文/图 中国水产频道 沈基文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10月23日,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世华会”)在武汉隆重拉开帷幕,并将持续至10月25日结束。未来两天内还有关于“营养需求与营养素利用”、“蛋白源利用”、“能量物质代谢”、“添加剂与动物健康”、“环境与产品品质”、“摄食与调控”、“饲料与应用”、“添加剂”、“营养与基因调控”等108个分会议题报告,以及研究生论坛和新华扬冠名的企业论坛。 本届世华会由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承办,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因特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23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艾庆辉针对鱼类脂类营养研究在会上作了简要报告(报告详情可进入链接查看:http://www.fishfirst.cn/thread-42863-1-1.html)。报告指出目前鱼油供应不足,价格节节攀升,阻碍水产饲料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节约饲料成本,植物油替代鱼油的是产业的需求与学科发展的必然。而当前植物油替代鱼粉也会存在脂肪积累异常、产生炎症反应,降低免疫力、水产动物肌肉中EPA和DHA含量下降等问题。 根据报告中大黄鱼实验显示,大黄鱼如长期能量摄入过高易导致血浆游离脂肪酸上升,最终导致肝脏脂肪异常沉积。血浆游离脂肪酸上升和肝脏脂肪氧化下降是高脂诱导鱼体肝脏脂肪异常沉积的原因,根本原因可能是肝脏线粒体受损所致。 橄榄油、葵花油和苏子油虽促进肝脏脂肪酸摄取,却也引起脂肪组织脂解,从而提高大黄鱼肝脏脂肪含量,从基因水平上看,橄榄油和苏子油显着下调了多个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棕榈酸替代鱼油后不影响肝脏脂肪含量,既能提高肝脏脂肪合成基因,同时也可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关键酶基因表达。由于不同的植物油导致肝脏脂肪沉积的机制不同,橄榄油通过促进肝脂肪摄取和促进脂肪组织脂解导致脂肪肝,葵花油通过氧化应激导致脂肪肝,而橄榄油和苏子油通过损伤线粒体导致脂肪肝。艾庆辉教授认为,可用提高饲料中LC-PUFA、磷脂含量、添加适量a-硫辛酸、添加适量胆碱等方式来缓解脂肪在肝脏异常沉积问题。 鱼类脂肪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和脂肪的量和质均有关系,但机制各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脂和植物油替代鱼油均可通过炎症反应影响鱼体免疫,并发现功能性脂肪酸能够作为营养调控策略之一;转录因子SREBP-1及PPAa对厶6FDA激活作用的强弱可能是影响不同适盐性鱼类LC-PUFA合成能力差异的原因。 报告指出,非正常的日粮脂肪酸会影响鱼体免疫力,具体体现为: 1.通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影响鱼体免疫力,如适宜水平的n-3PUFA有利于SOD清除ROS,但是高水平的n-3PUFA会破坏线粒体的完整性,对于氧化应激更加敏感; 2.通过类花烯酸途径调控鱼体肝脏和肾脏免疫基因表达量; 3.通过病原识别受体影响鱼体免疫,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影响大黄鱼TL-RS相关基因表达、EPA的合成显着影响斑马鱼TLR1和TLR4表达量。 艾庆辉教授同时认为,植物油替代影响鱼体营养品质。植物油替代鱼油后会导致鱼体肌肉中DHA和EPA含量,降低鱼营养价值,通过提高鱼体自身内源性LC-PUFA的合成能力可能是应对策略之一。他指出厶6FDA可能是调控关键因子之一。 【关键字】:水产网 世华会 动物脂质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