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杂志 罗少蒙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峥嵘岁月,一所位于南海之滨的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迎来了她的八十华诞。从1935年创建广东省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到湛江水产学院,到1997年组建合并湛江海洋大学,再到2005年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莘莘学子,桃李芬芳,海大肩负蓝色海洋使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广东海洋大学知名校友中心广场合影 留念海大梦 母校情 作为我国南海之滨唯一的海洋大学,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值广东海洋大学80华诞之际,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助阵广东海洋大学八十周年庆祝大会,并于11月21日下午同台坐阵“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院士论坛,现场与台下老师学生互动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火花。 “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院士论坛会场 左起第五:桂建芳院士、第六:林浩然院士,第七:麦康森院士 林浩然:石斑鱼繁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良种化 “我国石斑鱼养殖和其他海水养殖鱼类一起是海藻、贝类和虾类之后第四个海水养殖发展浪潮而兴起的。”林浩然指出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石斑鱼类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解决了石斑鱼养殖依赖天然苗种与境外进口局面。 但是,目前来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极低,石斑鱼类养殖业良种覆盖率几乎为零,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石斑鱼优良品种培育,获得形状优良的苗种,促进石斑鱼养殖良种化、生态化、集约化、工程化,对石斑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浩然说道。 为了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优良品系,林浩然院士带领团队开展石斑鱼类良种培育的分子基础研究,目前已经通过体色、鳞被、生长、繁殖力、抗逆等表型和生化指标建立和完善石斑鱼良种选育指标数据。 麦康森:全球渔业资源不存在“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水产养殖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非在破坏自然渔业资源。”麦康森就今年1月份国外刊物上刊登的水产养殖尤其是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必然会造成世界自然渔业资源枯竭一事作出了回应,认为有必要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正名。 据FAO数据显示,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目前已占据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70%左右。在中国4600万吨的养殖水产品中,肉食性、草(藻)食性和滤食性水产品的养殖产量分别占比为8%、42%和50%,每年大概消耗鱼粉88万吨(中国每年用160万吨鱼粉,约55%用于水产养殖),相当于消耗了391万吨的自然渔业资源。再加上约300万吨的冰鲜鱼作为饵料直接用于水产养殖,总共691万吨的渔业资源被中国水产养殖所消耗,但生产出了4600万吨水产品。 FAO在2014年的渔业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全球18个主要捕捞国家中,中国的人均捕捞量仅9.2kg,居于倒数第二位,远远低于排在首位的冰岛逾4.6吨的人均捕捞量。而且,全球的人均捕捞量为11.3kg,以及18个主要捕捞国家的人均捕捞量为15kg。这些数据也表明,中国在海洋捕捞上持“克制”的态度。麦康森表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要以养殖为主,捕捞实现0增长。这些高瞻远瞩的决策,主推了中国水产养殖在全球渔业中的地位。 桂建芳:分子模块设计培育新品种 “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为水产生物物种独有生物学现象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证据。”桂建芳院士以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为例,揭示了银鲫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的遗传基础。 桂建芳提出,近年来,育种学家反复思考鱼类及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出路,通过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复杂性状的一床控制表现出“模块化”特征,且可分解成可遗传操作的模块。根据这一特征,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先导专项,通过分子模块解析、分子模块系统解析和耦合组装、品种分子设计与培育以及分子设计育种基地完善与能力提升四个项目系统,成功设计与培育出水稻、小麦、鲤等新品种,开启了中国设计育种的新篇章。 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石斑鱼养殖目前主要还是以鲜杂鱼投喂为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无论是从成本还是环境保护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的。” “石斑鱼例如珍珠龙胆,如果想要走进百姓家可能要15-16元/斤,据我所知石斑鱼养殖成本有三部分:一是种苗,二是饲料,三是人工成本。现在石斑鱼的养殖成本在25-26元/斤左右,有没有可能把养殖成本控制在20块以内?” “就饲料成本来说,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话一斤节省三块左右。我觉得现在成本控制关键在存活率这块。例如大菱鲆,其真正成本其实可以控制在12-13元/斤,但是现在普遍在16-17元/斤范围内,在饲料这块最多也是3-4元的成本控制。我认为现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是提高存活率。” 本次院士论坛三位重量级院士坐阵,互动交流环节中提问者紧紧把握机会向院士们请教学习。短短的时间内,大家紧紧抓住当下时事热点,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热烈,碰撞出思想火花。 “我在广东海洋大学教了五年多的书,这里还有很多我的老同事好朋友,现在回到这里像回到家一样亲切。”麦康森笑道。三位学术大咖同台共庆广东海洋大学八十华诞,谱写新的篇章,希望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承载蓝色使命,扬帆远航!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现任党政领导(自左起:王海燕党委副书记、张健东副院长、谭北平院长、陈刚副院长、李广丽副院长) 水产学院全体老师、校庆志愿者学生合影留念那些动人的一瞬间水产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欢迎各位校友回家 【关键字】: 院士 广东海洋大学 校庆 80周年 水产网站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