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台湾拟对外输出整套水产解决方案给大陆业者的启示

2015-11-23 09:54| 发布者: 渔歌子| 查看: 19274|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11月19日,台湾唯一的、最大的专业渔业展“台湾国际渔业展”在高雄展览馆首度开展。本届展会由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简称“外贸协会”)和贸有展览有限公司(简称“贸有”)共同主办,总计吸
     文/图  水产前沿杂志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11月19日,台湾唯一的、最大的专业渔业展“台湾国际渔业展”在高雄展览馆首度开展。本届展会由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简称“外贸协会”)和贸有展览有限公司(简称“贸有”)共同主办,总计吸引了210家厂商参展,使用412个摊位,分设渔业捕捞技术、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品、机械设备、渔业服务、政府暨学术单位和海外参展商等7大展区。

  
  高雄展览馆去年建成,参展的配套设施、服务很到位,内部构架很有现代感、很时尚

  台湾本土的知名水产企业,如全兴国际水产、宜大机械、喃嵘水产、洪国实业、协益饲料、福星饲料、东福塑胶、文鲯水产、兆酆机械、安口食品机械、相宇企业、旭东环保科技、味一食品、灆海生技等皆有参展,展品横跨渔产业的上、中、下游。海外展区则有14个国家/地区参展,韩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更是各自设立主题馆,让渔业展更具国际视野。
  
  部分参展企业

  据了解,台湾渔业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全球前20大渔业产出的地区,2014年年产值超过新台币1000亿(人民币200亿),从业人口高达33万人,在捕捞、养殖、水产加工、设备制造和物流服务各方面发展均衡。高雄市渔业生产量约为81.2万吨,产值约新台币338亿元(人民币68亿),其产量、产值均居于台湾之首(分别占岛内的58%、34%),鲔鱼、秋刀鱼、鱿鱼渔获量处于台湾第一位,石斑鱼和虱目鱼的养殖量也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所以,高雄市是台湾捕捞、养殖及水产加工等渔业产业群聚最重要的城市,这也是主办方将首届台湾国际渔业展选在高雄的主要原因。
  
  部分参展厂商、参展者合影

  为提高展览成效,大会主办方之外贸协会通过其在全球60个海外驻点,邀请大陆、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南韩、越南、俄罗斯及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买主来台参加渔业产业聚落采购日,除了安排一对一采购洽谈外,更依据买主的需求安排访厂,提高成交机率,让海外买主能更实际了解台湾渔业的实力。
  
  跟养殖相关的各种设备展览

  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台湾远洋设备技术暨水产养殖产业趋势”论坛,以远洋捕捞和水产养殖这两项台湾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为主轴,邀请海内外及业界知名讲师,举办7场研讨会,针对台湾多项世界第一的技术专长,如鱿鱼及秋刀鱼捕捞技术和水产养殖的现况,设置专题讨论。

  

  此外,主办方更安排“水蓝之舞——2015鲸彩台湾艺鱼特展”的部分作品于展场展出,彰显与海共生的理念,让参观者不仅了解台湾完整的渔业产业链,更可深入体会台湾国际渔业展提倡的“绿色渔业、永续台湾”的理念。
  
  台湾国际渔博会开幕式的民俗表演据悉,开办台湾国际渔业展是贸有的首次尝试,更是贸有公司创办人、总经理刘苑玲女士集从事会展领域近30年的经验和感怀后倾情呈现。在此之前,贸有的业务为组团带领台湾的厂商参加全球的各类展览;而外贸协会则是台湾岛内最大的展会筹办商,这次双方强强联合,都是希望能更好地将台湾本土渔业集群展示给国际市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左: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王淑萱小姐;中:贸有展览有限公司创办人、总经理刘苑玲女士

  展会期间,本刊专访了刘苑玲女士及外贸协会的王淑萱小姐,二人畅谈筹办台湾国际渔业展的台前幕后,解读如何打造一个高端、有情怀的展会。
  
  将台湾渔业整体推向国际

  水产前沿:据说台湾此前也只是1993年在台北举行一次面向市民的渔业展,之后一直没有再办渔业展,为何现在开始举办“台湾国际渔业展”?
  
  刘苑玲:台湾的水产品来源主要是养殖和捕捞,这些业者有70%以上在台湾南部,尤以高雄为中心以及周边地区。以前南部没有合适的展馆,没办法把高档次的技术、产品搭衬出来,最后很不幸用很低档次的展示,比如搭棚的展示会等,就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高雄展览馆是去年才落成,是目前台湾最好的一个展览中心,建造的架构、设计很现代化,而且交通也非常方便,所以硬件上能支撑办一个国际渔业展,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台湾渔业在过去20多年里一直在精进,包括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都在精进,但我们把好的东西都对外输出的时候,并没有让国际市场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来的。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海外的买家带到台湾,让他们实地感受台湾渔业的上中下游的所有工艺和技术,清楚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特别是水产养殖方面,过去没有平台的时候,很多业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把技术输出到东南亚各个国家。现在台湾的政府不希望相关业者把技术输出到海外去,而是希望仅是出售产品。

  
  部分参展企业

  水产前沿:这个展会是政府的力量在推动,还是商业的力量?
  
  刘苑玲:这个活动由我们先发起,大概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正式开始准备是去年7月份,然后10月份的时候,台湾外贸协会也有打算要做。外贸协会是岛内最主要的展会筹办商,属于半官方的单位,在会展领域也有50年的经验。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就最终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当时台湾的渔业署并没有参与进来,我觉得是我们的工作和耐心,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参展的厂商和业者们。贸有公司过去一直在做外展,并没有涉足台湾本土的展会,我们成立至今快21年了,一直都是把台湾的产品带到岛外去。我们现在是台湾做外展最出名的业者,一年带外展的场次有300-350场,各行各业都有涉入,也包括渔业。我们以前把台湾的渔业企业带到一些综合食品展,但参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过去这十年,台湾很多客户固定地跟我去参展,但商业的机会越来越少,我觉得是时候打造一个台湾的展会。

  
  部分参展企业

  水产前沿:首次自己办展会,有无遇到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刘苑玲:我们初期在招商的时候,其实是很沮丧的,因为过去台湾没有成功的经验,很多业者也觉得不可能,把自己认定为只要参加食品展就可以了。初期的每一天都很沮丧,茶不思饭不想,确实比做外展困难很多。因为外展我们是跟着做,只要把摊位销售完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做一个展会平台,就是一种创新,需要很大的耐力和毅力。
  
  很多水产业者是我过去出展的厂商,但当我说要做的时候,他们其实是不信任的。对我来说,我观察水产行业十来年,觉得自己看准了,行业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所以我跟他们说还按以前的思路不行,就没办法去提高你的产品售价,因为别人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我不断跟业者去分享在国外出展的经验后,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感动了,厂商先被我说服,再后来就是政府。
  
  除此之外,印象深刻的就是开展后第一天我们的国际买家就超过预期,突破500个达到550个,而且展会三天内都没有冷场。
  
  水产前沿:三天都人流不断,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刘苑玲:这是我们办的第一个展会,所以特别重视,所有事情我自己也都亲力亲为。我自己本身在会展领域快30年,还是有比较丰富的人脉关系。办会展,其实也就是做一个媒婆的角色,更多的是凭良心,要做到深处。
  
  这个会展我们还是办得蛮有诚意的,这是我们的亮点。我不只是简单地把摊位卖掉,然后余下的事情就让参展商自己去解决,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虽然“媒婆不能包生小孩”,但很多细节的部分还是要做到。这样就能做出一个有品质的展会,同时把台湾渔业的特色带到世界的顶端,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现在的竞争很激烈,整个亚洲都在大量地养殖,怎样才能让产品凸显特色,就需要有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让买家能进行全产业链式的了解,那他最终下单的时候动作就可以快一些。否则,现在电子商务那么发达,还有线下各式各样的展会,出手慢了,买家就不见了。
  
  虽然现在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但实际上生意越来越难做。作为主办方,我们的责任和压力其实越来越大,要替厂商去想我们还能构建什么样的平台机会,把媒婆的角色真正做好。这一次的展会,我们在议程安排上也有些考究,第一天是侧重提供交易平台的媒合会,第二天是侧重技术交流的国际论坛,这样参加完媒合会的买家第二天可以去看展,而第一天看展的买家则可以参加第二天的国际论坛。错开后,也能不至于在某个时间点,参展人数出现短时间的爆棚,以至于没有时间能坐下来跟卖家或买家好好地交流。
  
  水产前沿:这次展会渔文化的元素很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苑玲:我们觉得,吃完水产品之后要有自我提升,就是利用这些文创的东西,来反思和教育你的下一代,怎样去保护海洋、珍惜资源。所以我们把跟鱼相关的艺术品集合起来,做了一个艺鱼特展,也希望国际买家能看到我们对海洋的尊重。
  
  展出的艺术品都是台湾本土的艺术家,虽然不是世界级的,但他们对台湾的海洋有非常深的感情,所以有了各种创作,有做陶艺的,有做画作的。
  
  台湾展聚焦亚太地区

  部分参展厂商、参展者合影

  水产前沿:大陆的业者参加这个展会有什么样的机会?
  
  刘苑玲:我们在展会上也接待了一些大陆的买家,他们感叹说台湾的渔业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觉得很惊艳。那内地展商方面,这次展会总共有12家企业参加,因为他们的产品跟台湾的同类产品相比,在外包装、内容物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收获不是那么好,但他们对展会很肯定。有些参展的内地企业代表已经去看设备了,因为有了差距后就得精进自己,没有好的设备就没办法生产出高端的产品。
  
  王淑萱:其实大陆跟台湾是互补的。两岸交流多了,可以找到彼此能切入合作的地方。大陆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市场庞大。作为台湾业者,要找到什么方式跟大陆一块进步,而不是觉得被大陆抢了生意,或者说大陆学去了我们的技术。现在全球都在看大陆市场,对我们而言,应该是要想着怎么做得更好,去吸引大陆的客商,让他们愿意借助我们这个平台去做生意,那我们就成功了。
  
  水产前沿:台湾国际渔业展与其它举办时间相近的展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刘苑玲:从举办的时间上来讲,韩国釜山渔业展最先开,然后是大陆的青岛渔博会,那我们就靠近青岛渔博会的时间,这样国际展商可以参加完青岛渔博会之后直接来台湾参展。从展商的来源上,我们会更聚焦亚太地区。
  
  最大的不一样则是我们有渔业捕捞部分的展示,把渔船及渔船上的相关设备全部都在展会上展出。而且我们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你都可以在展会上看到,比如一条鱼过来,从宰杀、挑刺、加工、冷冻、包装、冷链运输等各环节的设备都有展示,如果想做一些深加工产品,如鱼饺、虾饺、点心等,也可以看到。整体来说,我们会去想着怎样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为买家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
  
  水产前沿:您如何评价这次展会的效果?
  
  刘苑玲:目前我收到的反馈是蛮正向的,他们的评价都很高,这让我有点被吓到。他们对我们、对外贸协会都非常地感谢,觉得我们的团队非常地认真,非常地用心,对参展效果也觉得很惊艳。
  
  我们开展两天时注册的买家数已经有4500人,其中海外买家有1200人左右,加上余下还有一天,总数突破6000人应该没有问题。现在的效果,得益于我们在过去12个月当中马不停蹄地拓展,我们不是随便登登广告就算了,而是以台湾为中心周边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展、综合食品展,都有派团队过去沟通和做现场推广,并收集名单。再加上我们做外展20年,对买家和卖家的相关资料也有许多储备。

  
  部分参展企业

  水产前沿:高雄是否会是台湾国际渔业展的永久会址?
  
  刘苑玲:是的,以后每年一次,时间基本也是11月份,都会定在高雄。因为渔业70%以上的业者聚集在南台湾,到北部去开展没有太多意义。另外在南部开展,也方便买家去访厂,就是说买家看到摊位上的东西后,心里可能还是有点疑惑,那可以利用展会结束的时间去看看工厂。看完了,心里也就有底,这样能促进更多的贸易交流。
  
  水产前沿:明年展会是否会做些调整或创新?
  
  刘苑玲:明年我们在参展主题上会做个亮点,就是台湾的生物科技产品,因为很多产品的原料也是来自海洋生物。
  
  明年我们也希望把展位增加到600个,现在预订的摊位数突破200个了,我们希望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招商上,而是多花时间和精力想着怎么把展会做得更好,宣传得更到位。
  
  我们也收到反馈,说希望未来能多一些国际的买家过来。今年因为是第一届,加上跟青岛渔博会的举办时间间隔了两周,不是很便利,明年我们把时间跟青岛渔博会靠近点,这样更方便国际买家进来参展。

【关键字】: 台湾 国际渔业展 水产养殖 水产网站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