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麦康森:呼吁加强环境友好型水产饲料开发与应用

2015-12-1 08:06|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20511| 评论: 0

摘要: “中国人太勤劳,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能养三茬养三茬,能养两茬养两茬,绝不放过一点资源。都不让我们的池塘休息一下,都不让我们的土地休息一下。”作为第六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首位作主题报告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中国人太勤劳,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能养三茬养三茬,能养两茬养两茬,绝不放过一点资源。都不让我们的池塘休息一下,都不让我们的土地休息一下。”作为第六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首位作主题报告的嘉宾,麦康森院士在他的报告中直言指出当下部分水产殖地区的超负荷养殖增加了环境负荷,同样,饲料原料不能持续供给、饲料效率低,氨氮、有毒有害有机物、重金属的排放与积累也影响了环境可持续利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水产饲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麦康森
  
  针对现阶段我国水产饲料存在的主要问题,麦院士在报告中提出了环境友好型水产饲料的设想,环境友好型水产饲料是指饲料原料可持续供给,所生产的水产饲料在任何环节均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危害饲料和养殖产品安全。而实现“环境友好型水产饲料”的途径有哪些呢?麦院士提到有八种途径:
  
  一、提高蛋白质生物利用率,减少氮元素排放。通过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达到氨基酸平衡,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磷、柠檬酸等元素,达到配方平衡。
  
  二、使用高能饲料,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合理的蛋能比可促进蛋白质利用率,节约蛋白,减少环境氨氮排放。
  
  三、提高磷的利用。保持磷的供给量与需要量一致,饲料营养物质供给动物的需要量,是导致养分排除量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
  
  四、鱼粉鱼油资源的节约。随着野生渔业资源的逐年减少,开发新蛋白源、油源,减少鱼粉、鱼油的使用量,保护日益枯竭的野生渔业资源,是环境友好型饲料的重要目标之一。
  
  五、将水产饲料添加剂由环保水产饲料添加剂转变,包括水产诱食剂、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
  
  六、水产饲料的加工工艺需要改进。饲料的营养价值不仅与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有关,而且受到饲料加工工艺的影响。
  
  七、适宜的投喂策略。
  


  八、饲料与饲料安全。
  
  第六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由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海南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水产前沿》杂志协办,并得到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赞助支持。
  

  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会长 蔡春有
  

  会场、开幕式
  
  此次参会人数已超800人,参会人员汇集来协会、科研机构、院校以及行业内苗种、养殖、流通贸易等从业人士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院士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中国水产科学院副院长、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研究员、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名誉会长、海南大学教授陈国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中山大学教授刘晓春、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秘书长陈育民、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谭北平等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参加了此次盛会。
  


  此次石斑鱼论坛的报告嘉宾邀请了饲料、良种培育、病害防治等行业专家到场分享。
  
  良种培育方面,中山大学夏军红教授带来的《分子育种与石斑鱼良种选育:机遇与挑战》,希望能够将分子育种概念和技术推广普及到石斑鱼选育上,为石斑鱼良种选育提供发展战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田永胜研究员带来《石斑鱼种质冷冻保存及在产业中的应用研究》、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骆剑副教授为大家阐述《石斑鱼良种培育的策略与展望》,以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乐云讲解《福建省石斑鱼种业技术研究研究进展》。在病害防治方面,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石和荣研究员带来《网箱养殖杂交石斑鱼寄生虫病与弧菌病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等。
  


  论坛花絮:















  【关键字】:麦康森 饲料 环境友好型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