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一年一度的石斑鱼行业盛会已于11月30日落下帷幕,本届石斑鱼论坛吸引了800来位南北从业者参加,为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同时,也是饲料企业参与程度最高的一届,有多家饲料企业成为会议主要赞助商。 一个产业的发展,首要发展限制因素是苗种,其次是饲料。可以看到,石斑鱼产业在解决了“苗种”问题之后,逐渐迎来了“饲料”上的破解。下一波,笔者认为应该是设备。 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会长蔡春有 《水产前沿》作为第六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的协办单位,在会议期间采访了论坛的主办单位——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会长蔡春有,听其讲述石斑鱼养殖产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 变化一:西线繁养渐成气候,与东线平分秋色 由于海南对虾养殖成功率较低,加上去年年初石斑鱼价格高企,不少对虾养殖户转养石斑鱼。海南西线如乐东、东方、昌江、临高等地,原本拥有大量的对虾养殖池塘,以及城市开发进程慢于东线,现在逐步成为了石斑鱼养殖区域。据蔡春有估计,以前东线的石斑鱼养殖量会占到全岛的70%-80%,今年其比重可能会下滑至60%,而明年,西线的石斑鱼养殖量可能会与东线持平,甚至超过东线。 苗种繁育方面,西线也占据了同等的地位,目前石斑鱼的育苗产业集中在三亚、乐东、昌江、东方等西线区域,以及文昌这一传统的育苗区域。“西线的池塘比较多,规模大,现在西线的石斑鱼繁育量跟东线差不多了。”蔡春有说。 变化二:产业部分转移至粤西,不会影响海南地位 现在也有部分海南业者在粤西地区从事石斑鱼的繁育及养殖,蔡春有表示石斑鱼在新环境下的各方面综合指标都会优于传统养殖区域,因此能吸引业者前往投入生产。但他同时认为,海南作为石斑鱼产业核心区域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全国大部分的种鱼在海南、大部分的育苗从业者在海南、大部分的养殖及成品鱼收购商业在海南,海南有自然环境的优势,以及产业链完善上的优势,不大可能会发生产业链整体迁移的现象。” 变化三:推出多个新品种,有望取代现有品种 杂交新品种珍珠龙胆在短短几年内,已成为海南最大养殖量的石斑鱼品种,据悉可能占了全岛70%-80%的养殖量。蔡春有分析认为,珍珠龙胆能迅速成为主养品种,得益于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较强的优势。 “养殖户偏向于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这样养殖风险低,资金流通速度快,就比较有机会获取较高的收益。”因此,蔡春有表示如果企业推出新品种,大抵可以主要考虑上述的两个优点,尤其是生长速度。 蔡春有所在的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正在向市场推出龙鼠斑、杉虎斑、金钱斑以及银龙石斑和龙胆的杂交种,其中龙鼠斑是龙胆和老鼠斑的杂交种,体型像老鼠斑,而花纹像龙胆,最明显的优势是该品种一年可以养到3斤,老鼠斑则只能长到5-7两;该品种将有望取代老鼠斑。杉虎斑是杉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可以取代老虎斑。银龙石斑和龙胆的杂交种,生长速度可能优于珍珠龙胆,也会是一个潜力品种,但据悉银龙石斑产卵时间短,且卵量少,将是其推广的主要限制因子。 变化四:价格平民化时代来临,产业步入转型期 目前2斤以上的珍珠龙胆价格为20元/斤左右,处于历史最低位。一方面是曾经的养殖暴利时代结束,另一方面石斑鱼渐成为平民鱼,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展。蔡春有认为,现在是石斑鱼的转型阶段,从业者要渐渐接受石斑鱼“低价”的新常态。 “以后要靠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来赚钱,不能再想着有机会能获取暴利。”蔡春有表示从业者要有意识朝健康有序地方向去发展,提高食品安全及环保方面的共识,让消费者能更加认可石斑鱼。而且,协会也计划明年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对行业遇到的病害等问题进行会诊,以找出解决方案。 海南石斑鱼产业的另一个最大变化,请阅读《大企业集结进攻石斑鱼料市场,“拓荒者”中小企业如何守城》 【关键字】:石斑鱼 海南 变化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