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水产频道 李燕枝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中国水产养殖总体上相对简单、粗广,而近年来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高密度、工厂化养殖逐渐发展,部分智能设备也应运而生。青岛帮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帮邦”)推出的帮邦•鱼浪增氧机智能控制器可实现手机远程智能控制水产设备启停,云端天气预警、云端电话报警,继帮邦•鱼浪增氧机智能控制器之后,帮邦又推出了帮邦魔盒(水产多用途智能测控仪)。 毋庸置疑,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理化指标,溶解氧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对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等造成影响,严重缺氧会造成水产动物大批死亡。近年来溶氧状况百出所导致的养殖户损失惨重的案例不计其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帮邦魔盒的出现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家提供便利。它是一款多用途的智能测控仪,既可作实时在线的监控设备,也可作为便携式的仪器。一个魔盒可以同时监控三个塘口溶氧,实时监测溶氧、pH、水温等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大数据分析后每天给用户发送养殖日报,以便养殖户做好养殖防范,且该设备还可租赁使用。 智能魔盒水质分析日报 帮邦魔盒实时监控 事实上,在国内智能设备在水产养殖方面的推广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的养殖户尚未接触或使用该类设备。对此,帮邦总经理万奎吉认为主要原因是智能设备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目前养殖模式落后,中国的养殖户养殖技术和观念相对落后,导致不重视养殖数据的变化和积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智能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但万奎吉坚信:“未来的设备将不仅仅是一台设备,而一定是集传感、控制、设备、人、物一体的化,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所有信息集成物联体系,实现养殖的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的高效化、产品的安全化。”并表示,智能化的模式或农业4.0的模式应该是是利用云端大数据,针对养殖品种、养殖阶段和天气情况等信息综合判断,通过电话告知养殖户开启增氧机的方案(也可自动启停),并提出下一步行动的建议。 帮邦开发的两款智能设备 帮邦于2014年成立,致力于打造水产互联网平台。自2014年9月开始正式运作,帮邦从最初的微信公众号线上服务平台入手,到现在初具规模的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水产O2O平台,涵盖的内容包括线上服务与内容,线下服务与交易,水产物联网建设。当时帮邦正在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预警平台,偶然间看到一篇关于设备智能开发方面的文章,当时万奎吉就曾想过是否可以将预警平台与现有的水产设备结合起来,为养殖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帮邦•鱼浪增氧机智能控制器和帮邦魔盒产生证明帮邦不但想到了还做到了。 万奎吉说:“我们的第一款智能设备选择了鱼浪,经过一个月的开发,帮邦•鱼浪增氧机智能控制器诞生了,该设备可通过手机端即时查看增氧机的工作状态,并实现设备定时及手动在线启停,同时与帮邦后台的数据平台联动,可实现云端天气预警、云端电话报警等。该设备推出后,市场反馈效果良好。” 帮邦魔盒实体图 继帮邦•鱼浪增氧机智能控制器之后,帮邦又推出了帮邦魔盒(水产多用途智能测控仪)。据万奎吉介绍,该设备可以同时接三个溶解氧探头,三个机器的控制端口,还有一个pH值的探头接口。也就是说,一个魔盒可以同时监控三个塘口溶氧,同时控制三台养殖设备,无论是增氧机、罗茨风机、投饵机还是进排水泵,都可以进行对接,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既可作实时在线的监控设备,也可作为便携式的仪器。 据BOM成本分析,该仪器使用价格将远远低于现行设备。“同时我们也将会在销售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可能将魔盒进行租赁使用,年租金将在60-80元之间,养殖户只要购买所需探头,降低了养殖户的一次性投入,而且该设备的所有功能全部可以在手机端实现——即时查看数据,设备控制,也可享受帮邦独创的天气预警、云端养殖数据异常报警等增值服务。” 而该设备的不足在于智能检测溶氧和pH值,对于其他如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尚未实现。目前由于数据尚不够多,在一些预警和使用建议方面有可能尚不十分准确,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与数据的积累,未来将越来越准确。万奎吉表示他们将联合有关专家与厂家解决这些问题。 帮邦水产商业模式示意图 万奎吉认为物联网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是必然趋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养殖的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的高效化、产品的安全化。”万奎吉表示,帮邦的商业模式旨在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重构服务模式,打通消费者跟生产者之间的价值链条,实现水产品销售的可追溯化、可视化和品牌化,使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直达消费者的餐桌。 “我们将努力让养殖户在该设备上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与收获。”据万奎吉透露,该设备在国内尚属首例,于12月10号推出测试机,该仪器一旦测试正常,相信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实惠。据悉,2016年1月12日帮邦将召开该产品的发布会,之后将实现量产。 【关键字】:智能 帮邦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