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水产频道 蔡林宏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水产养殖的一大宝地,大丰本土共有将近60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其中鲫鱼的养殖占据主要部分,在这里,一两千亩的养殖场随处可见。 近年来大丰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而伴随着这些繁荣和光鲜,背后的各类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养殖成本的不断攀升,环境的恶化,动物病害的频发,让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皱起了眉头。那么,未来的水产养殖技术,该往哪个新的方向走下去? 会议现场 江苏世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后面简称江苏世盛)于2016年1月16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举办了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峰论坛,邀请多位学术界及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养殖新技术,来自当地以及周边的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养殖户和经销商以及合作企业等将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江苏世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军 江苏世盛的总经理蒋军在水产养殖新技术高峰论坛开场的致辞中提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盛通过举办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综合性的科技论坛活动,开创技术交流、创新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提高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上海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腾峰工程师 上海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腾峰工程师在报告《微生物及中药在水产上的应用技术》中提到鲫鱼最常见的病症——腮出血,而引起该疾病的孢疹病毒与鲫鱼蛋白具有同源性,说明孢疹病毒是不可能杀灭的,一味的用消杀类药物并没有作用。孢疹病毒感染鱼体各个器官组织,必须从提高鲫鱼抗病力和水体溶氧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盐城工学院赵卫红博士 盐城工学院的赵卫红博士在《水产动物免疫机制及调节技术》报告中提到,现下的水产养殖业上,集约化高密度、环境恶化、抗生素滥用这些现象导致水产动物疾病增加,水产动物的免疫机制及调节技术尤为重要。赵博士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检测的指标、免疫增强剂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盐城工学院张明明博士 盐城工学院的张明明博士在《生物絮团技术应用》报告中讲解了生物絮团的原理,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中,生物絮团具有净化水质、作为饵料、提高免疫力的三大功能。目前生物絮团技术在尼罗罗非鱼、锦鲤、南美白对虾、黄颡鱼、日本对虾、鳗鱼的养殖上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但在国内使用更多的是在高等院校的研究性工作上。生物絮团技术的核心是测出水中的氮含量并算出最适碳投喂量,C/N一般在10——20较适合。有实验证明,使用好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做到养殖过程只补水,不换水,并且未使用任何药物和消毒剂。这说明了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建立一种更科学的节水型养殖模式。 苏州大学宋学宏博士 苏州大学宋学宏博士在报告《普通鱼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中建议,为了更好的正确诊断鱼类病害,我们要相信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诊断,如免疫酶标记技术(ELISA),RT-PCR技术检疫鲤鱼孢疹病毒Ⅱ型引起的鲫鱼“腮出血”等技术。其次还要注重现场调查,综合流行特点和典型症状正确诊断,例举了草鱼、鲫鱼的肝胆综合症,鲫鱼的“腮出血”、粘孢子虫病等常见鱼类病症进行分析。 正大集团孟爱军工程师 正大集团孟爱军工程师在报告《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探讨》中说,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亏损近八成,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从松散型到规模化,从靠天吃饭往工厂化方向发展,工厂化养殖占地少、产量高、效益好,能避免传统养虾模式带来的水体污染,也能避免一些天气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大丰当前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养殖方法和鱼药防治已不再是唯一道路,持续性的创新和突破,应是未来养殖技术努力的一个方向。 江苏世盛就是一个倡导打破传统、走创新可持续道路的企业,从2014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后,江苏世盛着力于产品的转型研发,并且注重技术力量、服务力度的加强,坚定地走着新时代养殖必须贴合市场变化走创新道路的理念。2015年在整体市场并不如意的情况下,江苏世盛却能从中脱颖,在2014年之前业绩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实现巨大突破,拿下1000万元的销售业绩,其中在大丰本地、广东顺德、湖北、浙江市场都取得了重大增长。 对于水产养殖新技术,江苏世盛提倡迎合市场不断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发使用营养型产品保障动物营养从而增强免疫力、使用微生态产品保持水环境平衡稳定性是主要的两个方向。江苏世盛总经理蒋军说,要真正帮养殖户成功,就要靠产品和技术,对于未来公司的主要方向仍是在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加强上。他还提到, 2014年起与大丰金鹿渔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打造的高效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以后还将继续跟更多的企业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的效果。 会场花絮: 【关键字】:江苏世盛 水产养殖 新技术 水产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