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农堂 堂主钟文彬 编者按:在《权威分析 | 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形势堵截,中国水产品的出路及对策在哪里?》一文中,就提到了当前国内渔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水产品价格下滑,目前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问题。特别是大宗淡水鱼作为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水产品,今年以来养殖效益下滑严重,除鲤鱼外,草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大宗淡水鱼价格均出现下降。 中国式的农业滞销悲剧,从来不会因为政府关注、媒体报道或者公益售卖而停止。只有自救。 人性是贪的,而且国人喜欢走捷径,别人能赚钱的跟着做就得了。很多产业梦都是被一拥而上的人群挤碎,尤其是从业者众多、文化水平还不够高的农业。 云南玛卡 2月23日,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里,玛卡商贩制作玛卡干片。在过去数年内,玛卡曾经一度疯狂,优质的玛卡干片价格上万,鲜果价格也冲过百元。如今玛卡鲜果每公斤只要7至10元就可以买到。这和去年3月中旬每公斤100多元的鲜果价格相比,跌幅近9成。 昆明交易市场中的玛卡 中国红枣 年前曾传出,山西大枣滞销,挂在树上无人问津,变成了当地山羊的口粮。这个还好理解,红枣产业正在从原来的河南、河北、山西,往新疆、陕西转移,相对来说西北的枣品质更好,能卖的价格更高。 但是,一晃眼几年过去了,新疆的枣又好到哪里去了?! 曾经的新疆枣农喜欢囤货,囤到红枣价格涨到一个自己心理预期的水平的时候,再出手。但是这几年,他们发现价格越囤越低,去年的枣子还没卖掉,今年的枣子就要上市了,有的甚至存着前年的枣子。苦不堪言! 山西一地的红枣 新疆一地的红枣 在滞销产区中的企业,就更难受。枣子在库里换不成现金,银行催着还款,无奈只能从民间借高利贷来做过桥,本来就不高的利润,几乎都被高利贷赚走了。如果银行借贷一旦收紧,公司借不出下一笔资金,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这样的例子全中国遍地都是,传统产区在滞销,新型优质产区也滞销!请问: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农产品的最后一道防线——规模! 首先,我们来看农产品的消费。在一定的区间内,它是有一定的弹性的。比如现在的红枣便宜了,一般家庭购买食物的时候会多买点红枣,少买点其他,这就扩大了消费。 但是农产品的消费弹性是有限的。很简单,再穷的家庭,也不能天天吃红枣,顿顿吃红枣吧。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农产品的消费量是固定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供应端。一般的枣树5年就可以进入产果期,8年进入盛果期,而如今就是当年新疆政府大力鼓励种下去的红枣开始大量上市的时候。大量的红枣像洪水一般的涌来,谁也挡不住价格滑铁卢,政府也绝对挡不住。 任你再鼓吹一天三颗枣,任你再9块9包邮,哪怕你把刀架在消费者脖子上,他们也吃不下这么多枣啊! 江西一地的柑橘 陕西一地的油桃 不顾市场端,盲目引导农民种植 反观国外,一个产业都由一个行业协会来统一协调,一边通过市场宣传扩大产品需求,或者导入深加工,形成产品输出的组合,一边有克制有计划地引导生产,两头循序渐进、相辅相成。体系内,需要扩产,需要严格的申报审核,根据来年预期的市场容量来指导生产。 通过品种、地理气候、文化,形成农产品的独特性;通过统一的公共品牌建设,形成消费者的认知,从而拥有产品定价权;再通过规范产品标准、制定生产计划,把这种定价权能力传导到农民和经营主体手上。 单纯靠补贴去引导生产,拿种了多少亩,产了多少吨做政绩,以为这个就是三农政绩,无疑等于拿农民的未来开玩笑。 无奈,国内的行业协会都抓在zf手上,但少有人尽得其这个责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旦出现大面积滞销,媒体不是该大肆渲染人文关怀,而是第一时间质问职能缺位! 福建一地的荔枝 海南一地的西瓜 农产品不是工业品,不是规模越大、品质越高、成本越低 商业的利润,来自于垄断,或者相对垄断。简单理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 工业企业的垄断,靠技术,靠规模,靠大规模形成的成本优势,把小企业挤出市场,从而形成自身垄断;而农业企业却不是如此。 农业有一个天然的大背景: 你的身边有一群农民,他们搞农业生产根本不计自己的人力成本,他们的违法成本很低,他们还受政府保障。所以在成本这件事面前,你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从品质的角度来看—— 精致的农产品一定是有一个适中的规模,因为它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动植物毕竟是个活物,它们不像机器,你只要给电添油,它就给你没日没夜地干。 只要是活物,就有生老病死。考察农企这些年,我发现能把产品做好的基地,都是把农作物当孩子来照料的,懂他们的规律,甚至懂他们的脾气。 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优质产品基地不可能规模无限大。 从风险的角度上来看—— 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弱。 当下国内的农业,除极个别品类意外,大部分还是靠天吃饭的。一旦有个异常天气,就像去年冬天的寒潮,规模小的农场还能搞点措施补救一下,规模大的话,你就等着哭吧! 说句更要命的:你就是找得到办法,也找不到足够多给你来干活的人! 把什么都揽在手里面的农企,抗风险能力是极弱的,没有保险公司保护你,更没有政府保护你,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量小的大不来放血离场,量大的估计只能割肉跳楼。 滞销的葡萄 滞销的辣椒 在轻模式和重模式之间,农企必须收收心 细心的朋友,或许观察到:温氏,大北农,新希望在养殖上进行尝试的,是一种与农户捆绑的轻模式生产模式。 企业提供种苗,控制产品所有权,包括土地、地上作物,还有投入品、产品标准、技术投入;农户作为种养殖劳动力进行承包,并制定相应方式激励;产出后,企业按照标准筛选,然后统一出售。 这种模式说重也很重,说轻也轻。但至少它让企业与农户进行了风险分摊。 忘了说,大家熟知的褚橙基地,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管理。一对夫妻,管理几十亩,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是最高的。 做农业必须认清的一些事实! 做农业企业的,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站在一个8亿农民的大背景下,从事商业活动。 你不是孤立存在的! 适度的规模是产业前期的准备,为的是形成初期优质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标准。 但我从不认为,新农堂的在座,你们的企业的未来,在于你流转来的那一亩三分地。如果仅仅是那样,劝你趁早别干了,因为帐可以算得很清楚,你不可能掌握定价权,你也不可能挣到什么钱。 中国传统农业的落后,落后在散乱小,没有秩序,没有标准,这是问题也是机会;中国农业的前景,在于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集合而成的不同原产地的潜在定价权,不用你拼死老命、无休止地研发技术,这种垄断性天然在那里。形成了定价权,那就是躺着挣钱的事,可以把事业做得很长久。 但是在你掌握定价权之前,产地该滞销的还是会滞销,而控制规模就是控制你的自救底线。 (本文内容仅为堂主观察思考,为企业做决策参考,不针对任何产业任何公司,请勿对号入座。) 【关键字】:水产 水产品 水产品价格 大宗淡水鱼 农业滞销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