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产前沿 陈娈娈 特约通讯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蔡晓丹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文斌局长、何少青副局长、秦磊总工程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赵依民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及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珠江水产研究所潘澎书记;南海水产研究所江世贵所长、徐竹青书记、杨北胜副所长分别为广东省海洋渔业研究所和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揭牌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为加快广东现代渔业建设,全面增强渔业科技对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批复同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建的新型科技协作支撑平台——广东省海洋渔业研究所和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于3月16日在广州正式挂牌成立。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文斌局长、何少青副局长、秦磊总工程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赵依民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及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珠江水产研究所潘澎书记;南海水产研究所江世贵所长、徐竹青书记、杨北胜副所长分别为两个研究所揭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及专家参加挂牌仪式。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文斌局长 广东面向南海,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增养殖、加工贸易等产业十分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经济大省。2015年1-10月,全省渔业经济总值226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98万吨,预计全年渔业经济总产值2600 亿元,继续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渔业科技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渔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全国渔业大省中少有的未设置省属渔业研究机构的省份,广东正面临着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科技研发、推广体制落后和缺乏科研力量相对集中的科技创新平台等。尽管中央驻粤涉海涉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为广东的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技支撑,但与广东省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逐步建设和完善能满足广东现代渔业发展需求、长期引领和支撑广东渔业科技发展的省属渔业研究机构,是广东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保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及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 广东省海洋渔业研究所和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分别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这两家依托单位隶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中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尤其是南方渔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次广东省海洋渔业研究所和广东省淡水渔业研究所挂牌成立,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是整合和凝聚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开展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双方深化渔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对今后全面加强广东现代渔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海水产研究所江世贵所长 挂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刘英杰副院长代表水科院首先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希望新成立的研究所能成为双方新的沟通桥梁和协作创新平台,尽快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社会化优化配置,切实承担起国家和广东渔业发展任务,为我国现代渔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随后,江世贵、刘英杰分别代表南海所和珠江所向与会领导介绍了两所“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及主要任务。文斌局长在认真听取介绍后讲话,他首先感谢农业部和水科院对广东渔业的大力支持,对两个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这是广东海洋渔业的里程碑式发展,对广东渔业乃至南海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南海所和珠江所能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之下,紧抓机遇,打破现有的体制,尽快梳理好各项对接工作,探索建立新型科研协作机制,并表示,今后将整合各项资源,对省海洋渔业研究所和淡水渔业研究所给予全面支持,扎实推动两所的实质性发展。 合影留念 【关键字】:广东省 渔业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