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 陈娈娈 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已来到第三站——可持续水产养殖及贸易研讨会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5月26日,持续3天、囊括4个分论坛(水产养殖创新与实践分论坛、工厂化养殖分论坛、可持续水产养殖及贸易分论坛、渔业国际合作分论坛)的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已来到第三站——可持续水产养殖及贸易研讨会。 该会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一次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举办的专业研讨会,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FAO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副司长贾建三、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等出席了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渔情监测与市场加工处处长袁晓初、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等嘉宾参加了研讨会。 FAO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副司长贾建三致辞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带来了“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的报告 崔和表示,中国水产养殖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三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生态优先摆在了首位;二是我国一些品种养殖的竞争力,和东南亚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我们已经处于劣势;三是水产养殖模式正向两个方向过渡,一方面是向生态生产的方式过渡,一方面是向工厂化、集约化、效益高的养殖模式过渡,水产品质量会让消费者越来越放心。在此背景下,水产养殖业将建立良好的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环境与贸易的良好循环。 韩寒女士为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 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围绕可持续水产养殖及贸易主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交流。 来自FAO的官员、专家们结合大量详尽的国际数据,分析了全球鱼类生产、贸易、需求现状;中国水产养殖业数据统计问题和发展方向;水产养殖的专业发展和生态体系推广;怎样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及经济表现力以及怎样通过GSSI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认证体系。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则重点分析了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现状和未来前景。他指出,水产养殖生态集约化追求的是增产、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最大化。养殖模式可向阳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的集约化改造、 非投饲养殖模式、海洋离岸养殖这几个方向发展。 (各报告PPT详细内容点击【图文直播】2016全球水产养殖论坛http://www.fishfirst.cn/thread-67687-1-1.html) FAO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司统计与信息处渔业统计官员周晓伟带来了“发展具有活力的中国水产养殖业要求提升养殖部门的数据统计结构和公众参与水平”的报告 FAO水产养殖办公室官员Jose Aguilar-Manjarrez带来了“水产养殖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生态体系推广”的报告 FAO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部副主任Audun Lem准备了“全球鱼类生产、贸易、需求现状”的报告,由其同事蔡俊宁博士代为讲述,同时,他还带了自己的“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 生物经济学模型的一些启示”报告 我国水产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及认知理念参差不齐,甚至,对不少水产从业者来说,可持续水产养殖仅仅是别人家的“瓦上霜”。 “可持续?太缥缈了,多想想怎么多往自己裤兜里塞钞票,养好我的仔才是真理。” “可持续?那不是政府、社科院的事儿吗?我一个小渔民(小企业)能推动或拉后腿儿嘛!” …… 他们理所当然的信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理念,并认为很潇洒!但今天养出这些鱼虾的水和地都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未经允许自行从子孙后代那借来的。如果今天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一片水域在很多年后仍可保证几万斤甚至更高的亩产,生产出来的仍然是鲜美健康的产品,但是若无节制的盲目开发或胡乱利用,那么,这片水域交到子孙辈时,则很可能变成散发臭气的死水,或者成为一片不知道为什么鱼虾总是莫名死亡的水域。 GSSI项目主管Herman Wisse带来了“全球可持续水产行动倡议”报告 然而,在我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可持续水产养殖及贸易的重要性,在全球,也有越来越多的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乐于把一些成熟的发展经验和数据资源无私分享,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来促使水产养殖业发展得更健康,走得更远,这是关乎每个从业者,也是每个从业者应该自发深思的问题! 互动讨论环节 花絮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亚太会议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