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产前沿杂志唐东东 6月30日,中国水产频道联合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主办的“南美白对虾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南海口如期举行,来自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家及行业精英共260余人齐聚,希望能真正沉下来共同探寻中国对虾养殖的成功之路。 高规格会议 从参会嘉宾来源而言,本次论坛规格颇高,首先高至副厅级主管部门官员出席,包括海南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牛勇、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潘志、海南省海洋渔业厅调研员覃甫良、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处副处长王飞、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监管科长张思春、清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陈少波、清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康清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官员。 其次是国内外顶级专家出席,如中国水产科学院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孔杰;多年来从事海水养殖苗种生产及养殖的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服务工作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甡;在国内率先建立南美白对虾内陆池塘淡化养殖模式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林蠡;全球唯一专注于南美白对虾基因研究的厄瓜多尔第一实验室公司总裁HarrisJohn;奠定了我国池塘生态研究理论基础的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林文辉;在国内首创育苗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杜国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专家、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鲁义善;SIS种虾公司选育首席科学家HarrisWright。 再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虾业精英,均是养虾5年以上,且养殖技术较高,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爱学习、爱交流的业者。 此外,到会重要嘉宾还包括SIS种虾公司亚洲区总裁郑光发,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严虎、虾特料片区总经理刘明峰,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昌翰,中国水产频道兼《水产前沿》主编熊思等。 五大看点 本次论坛报告嘉宾为孔杰、马甡、林蠡及HarrisJohn等四位专家,分别从种质、育苗、病害防控及成功案例四个维度来解读会议主题。四者之间的逻辑是:良种是推动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南美白对虾选育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随着养殖水环境的恶化,虾苗生产较之以往愈加困难,行业需要调整和提升生产技术,才能培育出优质健康的虾苗。有了优质虾苗,养虾过程中又该如何处理“环境”、“病原”、“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防控病害暴发。最终,听一听来自南美白对虾故乡的声音,厄瓜多尔近15年来的养虾面积维持在17公顷,但产量逐年稳步增长,其品质也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其养虾产业的发展经验能否给陷入艰难的中国养虾业带来启示? 以下摘录四位专家的部分观点,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进入会议直播。 孔杰:国内种虾业面临种业链不健全、缺少全程SPF工艺与标准化两大主要问题,接下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培育适合国内养殖条件和情况的特色新品种,并建立联合育种平台,实行全国联合育种,以及建立育繁养加一体化的种业联盟,实施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示范。 马甡:育苗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技术,包括完善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强化活饵功能(微藻:推荐全程使用(后期或无需补充添加);轮虫:溞状幼体III期足量投喂2餐以上,建议强化培育;卤虫和卤虫幼体:可强化培育后使用;桡足类:多冷冻保存。鲜品投喂建议进行消毒处理,以及通过工厂化培育和净化技术来阻断病原传播。此外,成虾每克饲料中添加108cfu的益生菌效果明显)、优化生态环境(菌藻协同与平衡)、严格监测关键指标(环境、生物)和注重质量管控、精细管理等六大要点。 林蠡:传统的疾病“三环理论”中,环境、宿主、病原是并列同等的关系,实际上在池塘养殖系统里,无论是宿主(虾)还是病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是在池塘这个环境里面生活,因此环境大于宿主和病原,所以能否养好虾,取决于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管理。其中,增氧是水质综合调控的核心。 HarrisJohn:厄瓜多尔的对虾增长是如何实现的?总结为五个方面的要点:良好基因(由于户外虾塘的直接基因选育方法,使成长率和成活率继续增长)、跑道式养殖、循环水的应用、益生菌和有机酸的应用(无论是水中还饲料中都广泛应用益生菌,饲料厂通常在每吨饲料中使用0.25-4公斤益生菌),以及2至3段养殖模式(P12苗——100尾/克——5尾/克——养成)。 此外,会议主题交流环节中,郑光发透露SIS已在针对性地改进种虾,“给我们一点时间,会给市场提供更好的种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16南美白对虾高峰论坛——智聚海口,决胜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