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GDOU水产爱好者联盟·水产践行者团队 GDOU水产爱好者联盟·水产践行者团队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16年7月13日,按照原计划,我们的团队——水产践行者,正式开展此次珠海斗门白蕉海鲈现状的调研。此次活动将围绕着海鲈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调研,包括:海鲈的养殖、饲料、病防、运输、加工、销售以及相关政策。我们调研的第一站: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早晨6点,珠海的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的团队早已起床开始收拾出发的物品。正式调研的第一天,尽管天空不作美,但大家的热情高涨,吃过早饭后,我们便乘车前往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9点钟,我们准时到达了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广东海洋大学知名校友、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工程师于方兆和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珠海市农渔业科研与推广中心的骆明飞硕士、水产养殖工程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会上,骆明飞师兄向我们介绍了近几年海鲈的发展现状,包括海鲈的养殖技术、日常管理、发展趋势等等。 于方兆工程师和骆明飞硕士与我们进行交谈 在会议中我们了解到,海鲈养殖户为规避市场风险,采用分批养殖的方法来避免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大体方法为如下: (1)标粗及脱筛:将购置的鱼苗置于育苗池内饲养到较大规格,此为标粗的过程。由于海鲈具有残食性,放苗一个月内要对海鲈苗进行1-2次脱筛,以使海鲈规格整齐,减少海鲈的自相残杀。 (2)头批苗的饲养:采用低密度,高投饵,提前上市的方法来保证利益最大化,平均养殖密度为5000条/亩,在7~8月上市。 (3)中批鱼的饲养:养殖密度为7000~10000条/亩,在10~12月份上市。 (4)尾批鱼的饲养:采用饥饿养殖的方法,让其生长缓慢,次年上市,亩产能达一万多斤。 于方兆工程师正在讲话 除了采用分批养殖的方法,在海鲈养殖的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 (1)防治害虫:本地养殖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较强,通过定期使用氯制剂,碘制剂,微生物制剂等进行消毒、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控制藻类过量繁殖,以利于海鲈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水质:养殖统一时间进水排水,保证水质干净。 (3)降低饲料污染:通过混养大头鱼,鲫鱼等,来改善水质和增加饲料利用率。 随后,于方兆工程师和骆明飞硕士带我们参观珠海德洋水产养殖公司的基地。 珠海德洋公司的养殖基地 珠海德洋水产养殖公司成立于2011年,基地位于珠海斗门灯笼七围,主要从事海水鱼育苗。公司与科研院校及研究所交流合作紧密,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进行淡化养殖和产业化推广,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品种和技术专长。 骆明飞师兄向我们介绍养殖基地的情况 骆明飞师兄跟我们讲到,该养殖基地采用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对水质的严格把关来预防养殖病害,保证鱼的品质。 与基地厂长进行交流 基地厂长说道:“如今许多企业为了追求海鲈的高产量、高利润,忽视市场行情,盲目地进行高密度养殖,却忘记了海鲈本身的品质问题,以至于高密度养殖带来了许多养殖病害,降低了鱼本身的品质。而我们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用心去养好每一条鱼。 与于方兆工程师交流中 通过参观德洋水产公司的养殖基地,我们了解到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直在追求鱼的高质量,力求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出健康的产品,赢得大众的喜爱。为了提高鱼的品质,对鱼进行吊水瘦身,不仅可以减少鱼类身上多余的脂肪,去除土腥味,同时可以减少鱼体内残留的药物,在提高口感的同时保证了质量。这体现的正是一个企业的匠心与灵魂所在,值得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甚至是其它行业去学习! 美美的合照一张~ 最后,骆明飞硕士和于方兆工程师对我们说道,他们欢迎海大所有热爱水产的学子来这边参观学习,水产行业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些有热情,有朝气,肯上进的年轻大学生,也希望我们能够不忘初心,在水产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