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对虾白便严重?专业水产人告诉你一个新办法!

2016-8-17 07:49|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61306|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想要减少对虾肠炎和白便发生,就必须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和粪便,维持良好水质,这就对饲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虾养到30-40天时,很多养殖户, 尤其是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工厂 ...
  作者:天邦全熟化虾料团队、执笔:邓院生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想要减少对虾肠炎和白便发生,就必须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和粪便,维持良好水质,这就对饲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图来源于拜耳水产

  一、虾业的“白便”困扰
  
  通常对虾养到30-40天时,很多养殖户, 尤其是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工厂化、高位池和小棚的养殖户反映对虾白便现象严重。前些年对虾白便现象只在两广地区出现,2013年蔓延到了海南、浙江等地,再后来全国各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几乎都受到白便问题困扰。特别是今年,两广地区在对虾放苗不到一个月时,就爆发严重的白便情况。发生白便初期只是少数虾吃料减慢,摄食减少;随后越来越多的虾不吃料,水面细长、带粘性的白便增多;病虾肝胰脏萎缩,出现空肠,接着陆续死亡。
  
  其实对虾白便是肠炎的一种表现,可以肯定的是,饲料品质与对虾肠炎及白便的发生息息相关。难消化或腐化的饲料会极大的加重肝胰腺和肠道的负担,导致对虾容易犯肠炎,产生白便现象。此外,劣质饲料会加剧水质恶化,进一步引起对虾应激反应,降低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因而容易被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侵染,引发诸多并发症。
  
  因此,摆脱对虾白便的困扰需从预防入手,保证饲料品质是预防的关键。
  

此图来源于拜耳水产


  二、硬颗粒料对肠炎的影响
  
  目前,一般对虾养殖所使用的硬颗粒饲料熟化度都不够,淀粉熟化度仅约75%,对虾消化吸收差,给虾的消化系统造成相当大的负担。这就好比是长期给人吃夹生饭,很容易肚子疼,犯肠炎。
  
  另一方面,因为硬颗粒料吸收效果不好,对虾摄食硬颗粒料后排出的粪便含氮、磷、钾等元素多,此类粪便在分解过程中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有机酸等,既毒害对虾,又严重影响水质。粪便中其他一些没有被分解的有机物沉到水底,形成大量淤泥。淤泥过多,细菌易大量繁殖,疾病就容易暴发。特别是在工厂化、棚虾和高位池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多,残饵和粪便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
  
  此外,采用一般制粒工艺制成的硬颗粒饲料粘合度不足,入水后容易散开,再被水一泡就容易腐化,对虾摄食变质饲料后也容易患肠炎。
  



  三、“虾好养”应对“白便”解析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邦股份”)的全熟化饲料(河蟹料、甲鱼料和冷水鱼料等)因淀粉熟化度高带来的易于消化、在水中稳定性好等特点一直在业内颇受认可。而新推出的升级产品——“虾好养”系列饲料定位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工厂化养殖、棚虾养殖及高位池养殖模式,充分考虑了以上分析的虾难养、白便严重等问题。
  
  “虾好养”系列全熟化饲料如何有效预防“白便”问题?
  
  从对虾角度来说,首先,“虾好养”系列饲料采用先进的全熟化技术,饲料熟化度高达98%,容易消化;其次,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解决黏合问题,从而降低“虾好养”系列饲料中粘合剂——淀粉的添加量,从而减轻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负担;此外,通过在饲料配方中补充更多的发酵原料和营养元素,增强了对虾抵抗力,以达到减少肠炎和白便发生的效果。
  
  从养殖水环境来说,由于“虾好养”采用双螺杆制粒工艺,保证饲料水中稳定性,入水软而不散,不容易腐化变质。同时,由于对饲料消化吸收较好,也减少了粪便中氮、磷、钾等含量,对水体污染减小。
  
  想要减少对虾肠炎和白便发生,就必须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和粪便,维持良好水质,这就对饲料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天邦股份的“虾好养”全熟化虾料将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 白便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