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水产前沿杂志 唐东东整理 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带分布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营养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为特种水产养殖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大力推广优势水产品养殖,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如华东地区的鳗鲡、龟、鳖、大黄鱼、黄颡鱼、鲟鱼、鲆鲽鳎、海参、鲍等;华南地区的石斑鱼、鳗鲡、金鲳、鳖、虾、河豚等;华中地区的鲟鱼、黄鳝、鳖、黄颡鱼、蟹等;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鲑鳟、鲟鱼等。 全国主要特种水产养殖动物配合饲料普及率情况 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不仅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蓬勃发展。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全国涉及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品生产的企业约有600多家,其中以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作为主营业务的不足三成,年产3万吨以上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的企业不足25家。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量从2006年的75.24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140.22万吨,年均增幅超过8%,高于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同期5.7%的平均增速。 年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发展情况 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现有结构中,海水鱼配合饲料、鳖配合饲料、鳗鲡配合饲料、海参配合饲料、黄鳝配合饲料和鲟鱼配合饲料是占比最大的六个品种,合计在全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中的占比超过80%。 2014年中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品结构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食性基本为肉食性或偏肉食性,传统的养殖方式主要采取投喂冰鲜杂鱼。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养殖的主要特种水产动物中,鳗鲡、鳖、鲟鱼、鲑鳟等淡水品种饲料普及率较高,但海水鱼配合饲料普及率仍较低,石斑鱼、大黄鱼等海水鱼配合饲料普及率仅在20%左右。 2014年全国主要特种水产种苗早期配合饲料需求量及实际使用量 幼龄期特种水产动物的摄食习性和消化吸收具有特殊性,对饲料的营养成分、形态、稳定性、诱食性、消化吸收性能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原料筛选难度大、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特殊。由于我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研发起步晚,特别是幼龄期特种水产动物摄食习性、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等研究基础薄弱,因而幼龄阶段配合饲料产业化开发及其应用较为滞后。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国内的人工苗种培育不得不依赖进口饲料或者水蚯蚓、轮虫、丰年虫等生物饵料,幼龄期配合饲料产业化已成为国内水产配合饲料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随着国产苗种配合饲料认知度的提升以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国产苗种配合饲料将会逐步替代进口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掌握苗种配合饲料研发和生产技术的企业,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本文根据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料整理) 【关键字】:特种水产料 饲料企业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