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产前沿杂志唐东东 没有意外的话6个月之内,天马可以完成上市手续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8月17日,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马”)首发上会并通过,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根据相关规定,IPO审核流程包括受理、反馈会、见面会、问核、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审核、核准发行等十个主要环节。没有意外的话6个月之内,天马可以完成上市手续。 据了解,天马本次首次公开发行新股53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1200万股,将于上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生产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各类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设计产能11.71万吨/年,新增实际产能为5.88万吨/年。项目总投资3.1亿元,募集资金拟投入2.95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214.1万元,募集资金拟投入4148.87万元)、补充营运资金及归还银行贷款(花费1亿元)等三项。 表1天马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注:天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陈庆堂一人独资,陈庆堂实际控制天马48.96%的股权 表22013-2015年天马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天马的三个发展阶段 成立于2005年的天马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特种水产配合饲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早期以鳗鲡配合饲料为主打产品,鳗鲡配合饲料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公司产品涵盖鳗鲡料、鳖料系列、海水鱼料系列(含石斑鱼、大黄鱼、鲆鲽鳎等)、淡水品种料系列(含鲟鱼、龟、黄颡鱼、黄鳝等)、虾料系列及种苗料系列5大系列,成为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品种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且多种饲料产品在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销售中位居前列。
基础发展阶段(2001年-2005年):优势品种较单一。公司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业务开始于2001年创立的福清市天马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天马饲料前身)。公司充分利用地处中国鳗鲡养殖大省福建的区域优势,依靠科技研发、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优势迅速占领鳗鲡配合饲料市场,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扩张发展阶段(2005年-2008年):品牌、品种多元化。鳗鲡配合饲料市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市场、技术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着眼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公司在巩固、扩大鳗鲡配合饲料市场的同时,开始多品种、多品牌、多区域经营的战略布局。这一阶段,公司凭借积累的技术实力、市场优势,根据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成功研发出龟、鳖、大黄鱼、金鲳、鲈鱼、黄鳝、牛蛙等专用配合饲料,新增开拓了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海南、江西等多个特种水产养殖省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使公司具备了规模经营优势以及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为公司下一阶段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公司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在这一阶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粉状、膨化和颗粒系列配合饲料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的集成,公司自主研发的膨化软颗粒配合饲料生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已在大黄鱼、河豚、石斑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上推广应用。 提升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司科技研发迈入行业尖端领域新时期。公司在巩固和扩大原有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成功研制玻璃鳗配合饲料,迅速推动了石斑鱼、鲆鲽鳎、大黄鱼等其他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苗期至成鱼高新配合饲料的开发,推动了公司产品覆盖养殖全过程的新一轮技术革新。 公司是国内首家研制出玻璃鳗配合饲料的企业。玻璃鳗配合饲料的成功应用,不但解决了我国养鳗业长期使用水蚯蚓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解决了养殖安全与鳗鲡食品安全问题,打破了日本多年来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有利于促进中国鳗鲡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玻璃鳗配合饲料的技术研发,带动了石斑鱼、鲆鲽鳎、大黄鱼等其他养殖品种的种苗期配合饲料的技术创新。 拟在全国十余个省份兼并、投资新建生产基地 根据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未来除继续保持鳗鲡、鳖、大黄鱼等主导优势饲料产品竞争地位外,重点发展石斑鱼、鲆鲽鳎、鲑鳟等高档海、淡水鱼配合饲料及种苗早期配合饲料。公司计划在未来的3-5年成为国内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种苗料的最大供应商。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根据“五大一中心,九大事业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在发展潜力大、市场集中、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良的区域,进行并购或建厂。公司计划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两湖(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山东等特种水产养殖大省兼并或投资新建生产基地,发挥生产基地所在地的综合资源优势,缩小销售半径,降低物流成本,聚焦核心区域经营,提升区域化竞争力,树立核心区域的第一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关资料来源于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关键字】: 福建天马 首发过会 上市 招股书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