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产前沿李钒 唐荣湛手抓大虾,笑傲中造虾养殖 8月的东海岛骄阳似火,虾塘却显得冷冷清清,增氧机也少了昔日里应有的活力,所到之处随处可见弃养或者丢荒的虾塘,“今年的中造虾非常难养”,这是笔者走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抱怨。由于今年高温天气长,东海岛的中造虾养殖成功率非常低,其实不止今年,东海南已经陷入“中造虾”魔咒,加之中造虾利润低,很多虾农选择压注冬棚虾或改成头尾两造虾养殖,但有一位80后年轻人的中造虾养殖却取得了5口塘总产2.8万斤,盈利30万的辉煌战绩,而他采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为虾苗建造“保苗室”,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唐荣湛的养殖场,总面积220亩,大部分塘也闲置放弃中造虾养殖 唐荣湛是当地昔日虾王的儿子,当年唐荣湛的父亲养虾以高产、规格大而闻名于当地,被人们称为“虾王”,现在唐荣湛已经接过老父亲的大旗,带着新的思维继续走在荊棘满地的养虾大道上。“我父亲劝我不要养中造虾,但我想改变模式,还是想试一试”,唐荣湛说,去年他投资20多万建造半工厂化大棚养殖,没想到在今年的中造虾养殖中发挥出了作用。 唐荣湛将两个虾塘的塘基去掉,在塘底建起了大棚 因为起初设计时打算做半工厂化养殖的,所以棚外加装了排气扇 “保苗室”的外观 这个养殖模式是唐荣湛从湖北的工厂化养殖场里学习来的,目前共建造池子112口,每口池12吨,造价600元/口。可以说,这种模式对于有场地的养殖户都可以尝试,前期投入并不算高。 每个池子放苗7万,培育25天后,标苗成活率9成以上,虾苗达到100头左右的规格,即可搬到外塘继续养成。外塘再养40多天,规格可达30多头,总养殖周期70天左右。外塘平均2亩/口,放4个标苗池的苗,养成环节的成活率8成以上。 工厂化养殖也要配备沙滤池和蓄水池,唐荣湛的养殖场靠近沿海,换水条件非常好。这种分段养殖模式降低了前期养殖的风险,如果一口池发病了排掉就行,损失并不大。因为加盖了大棚,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更小。 在小水体里标粗,无论是电费、用药、饲料的成本都比全程外塘养殖要低。因为前20多天是在“保苗室”养殖的,相当于外塘的养殖成环节就少了20多天的污染,塘底压力要比全程外塘养殖减轻很多,发病自然就少。 气管的设计 标苗池的进水口 排水口的设计,起初排水口的设计在中间的,现在改为在池边 排水管的设计 每个池子放3个纳米盘 铁网用钢管固定,并埋入土中40公分 铺上黑膜即可以使用 唐荣湛也实验过四池一组的水质净化模式 唐荣湛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他还打算自己设计蛋白分离器,不得不感慨年轻人还真是敢想敢做 唐荣湛中造虾最后一口池开始收虾,平均规格30多头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