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 谷庞华 饲料既是对虾生长的主要营养源,也是水质、底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饲料投喂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以及水体环境的稳定。在近几年养虾业屡遭重创的大环境下,以小面积、可控性好、产量高、回报率高著称的工厂化养虾模式最受关注,现在如东所出现的工厂化养虾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功率也较小棚养虾高。对比观察如东的小棚养虾和工厂化养虾这两种模式,二者虽具有相同的水源和气候等条件,但在日常管理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饲料投喂方面差异较大,可发现小棚虾养殖户在饲料投喂方面常出现三种错误倾向: 误区一:投料多,虾长得快,产量高 目前不少养殖户都追求多投,认为投饵量与虾产量之间成正比关系,投料多就长得快,产量高。这种理解很片面,忽视了合理投饲的科学原则。据案例显示,上半年,工厂化模式养殖90来天便可突破30尾/斤的规格,单产高达10斤/m2,而小棚养殖的对虾90天才达50尾/斤左右,单产仅2斤/m2。如东小棚养殖的日投饵率比工厂化养殖模式略高(见图),且放苗密度相对较低,但小棚虾的生长速度并没有工厂化快。可见,饲料投得多就长得快的观念在这里并不奏效! 如东小棚养虾的日投饵率比工厂化养虾模式的略高 投饲过量,不仅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而且严重污染水质与底质,加速底质恶化,为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机会,易引起疾病蔓延,导致对虾成活率下降;尤其是对于没有底排污的如东小棚养虾模式来说,过量投喂造成的残饵、粪便,极易败坏水质底质,这也是如东小棚虾越到养殖后期,虾就越容易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投饲过量的情况 误区二:减少投喂量以降低成本 另一种错误倾向是片面考虑降低成本,故意减少投喂量,且不舍得用优质饲料,从而引起虾营养不良,长得慢,规格差异大,病害多,成活率低和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比如,很多养殖户放苗后,连续好几天不投喂开口料,认为池水经过培菌培藻后,有足够的饵料生物供给虾苗养分;殊不知,放苗前在苗场时,虾苗顿顿都是吃丰年虫、大卤虫等高营养价值的饵料,且一天至少五顿以上;放苗后不仅没有丰年虫、大卤虫,连开口料都省了,一下子从“山珍海味”变成“咸菜馒头”,在虾苗最需要强化营养以增强体质的阶段却掉了链子,不怪乎某些养殖户放苗一周后打样发现打不上来多少苗,后期的成活率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建议放苗后需加强虾苗开口料的投喂,一般每万尾日投喂量30g左右,一日3-5餐,有条件的还可搭配丰年虫、大卤虫等生物饵料,让虾苗赢在起跑线上。另外,在养成阶段,也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投饲不足的情况 误区三:过多的投喂小粒径破碎料 如东小棚虾投喂的虾料主要以破碎料为主,一般都是用粒径为0.8mm的大破碎直到出虾,个别养殖户在对虾体长7cm/尾时,可能会用到粒径1.1mm或1.3mm的全熟化颗粒料。但是,就如东这种小棚虾养殖模式来说,过多的投喂小粒径破碎料并不太好,因为破碎料与颗粒料相比,破碎料的光滑程度,在水中的稳定性一般没有颗粒料好,这在充氧量大、换水量小、没有底排污的小棚虾池中极易造成虾料的营养流失,直接破坏水体环境的稳定,必然不利于水质、底质的管理。 与此相反,如东工厂化养虾模式推崇投喂大粒径虾料,对虾能吃多大的虾料就投喂多大的,一般对虾体长达5cm/尾时开始投喂粒径1.1mm的全熟化颗粒料,在体长达到8cm/尾以后就全部投喂2.2mm粒径的全熟化颗粒料,其摄食速度和生长情况都大有改善。 宁波天邦水产研究所赵帅兵博士研发团队曾针对南美白对虾适宜摄食何种粒径的虾料进行过对比验,发现当饲料粒径为1.6-2.2mm时,对虾基本可以实现颚足抱食,摄食效率较高;粒径过大或过小,都造成摄食能耗增加或产生碎屑增加,影响水质和对虾生长速度。该试验结论与如东这种工厂化投喂模式的效果相吻合,因此,结合对摄食能耗和摄食时间的综合考虑,建议体长8cm/尾的对虾摄食1.6~2.2mm粒径的全熟化颗粒料为宜,而非粒径越小越好。 左为粒径0.5-0.9mm的破碎料,右为粒径2.2mm的颗粒沉性料 如何科学调整投喂量 科学地确定饲料投喂量是关系到养成效果和饵料系数高低的关键点。对虾投喂量与放苗密度、水环境、气候、饵料生物量、饲料的种类与质量、对虾健康状况以及当时虾的生理状态和吃食情况等因素有关。下面笔者进行一一解析。 1、根据池内饵料生物的多寡调整投喂量 如果池内饵料生物多,池水透明度较低,小于20cm,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如果池内饵料生物少,透明度大于50cm,虾苗入池后要尽快地加大投喂量,开口料日投饵率可以增至30%以上,加强虾苗营养。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如果池水透明度长期在50cm以上,经常大换水,水中浮游生物少,则要适当增加投饲量,以满足对虾生长的营养需求。 2、根据观察料台判断虾的摄食速度来调整投喂量 料台(亦称料缯),通常一个小棚或小池子放一个料台。放入的饲料量,根据虾大小有所不同。当南美白对虾体长7cm/尾以下时,可按该池每次总投饲量的1%放在料台上,并沉入水中。如果虾体长7cm/尾以上,应按该池每次总投饲量的1.5%放在料台,以便观察。一般虾体长2-7cm/尾时,应让虾在1-1.5小时内摄食完毕为宜;虾体长7cm/尾以上时,应控制在1小时内摄食完毕为宜。如果投喂后0.5-1小时发现饲料全部吃完,则表示投喂量不足。 3、根据虾池的水质情况调整投喂量 如果虾池pH、氨氮、溶解氧、亚硝酸盐等含量始终稳定在一个适宜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投饲量;如果其中某一指标出现较大波动,就要注意适当减少投饲量,甚至暂停投喂饲料。 4、根据天气、水温情况调整投喂量 天气良好,水温在28-32℃可以适当多投饲料;当水温在34℃以上或18℃以下,昼夜水温差5℃以上时,要少投或不投料;下雨天少投或不投,雨后至少1小时才投料;台风天气不投料。 5、根据虾生长情况调整投喂量 如果虾规格较一致,白天没有虾饥饿游池状况,说明饲料投喂量适合。如果观察到虾的规格差异大,肠道略弯曲,投料不久便出现虾在池边群游则可判断可能是投饲料量不足。 另外,虾蜕壳前摄食情况也有所变化,在蜕壳前1-2天摄食量减少,蜕壳当天不摄食,翌日起摄食量增加。虾较小时蜕壳频率高,随着虾的长大,蜕壳间隔时间延长;通常体长4-6cm/尾的对虾,水温最适时每4-6天会蜕壳1次;水温低时,其蜕壳时间延长,表现出虾生长缓慢。 6、根据虾的胃饱满度调整投喂量 虾胃的饱满度分为饱胃、半胃、残胃、空胃四级。一般投喂1小时后有80%的虾达到饱胃或半胃,在无其他原因下如果达不到80%则可能是饲料投喂不足。南美白对虾在水质良好时争食力强,正常情况1个小时基本摄食完毕。如果投喂后2-3小时,仍有残饵,或下次投料前仍有剩余饲料,要查原因,需要检测水质和对虾的健康状况等。 南美白对虾胃小,肠直且短,每次的摄食量不多,易消化、吸收及排泄,饱食后3-4小时便呈空胃现象,因此,投饵提倡少量多餐。如东小棚虾一般日投喂次数2-3次,而工厂化养虾高达5-6次,基本每隔三个小时就要投喂一次。 另外,据试验研究表明,如若虾料的粒径规格太小,则一尾虾每餐需抱食好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吃饱,抱食次数太多会造成吃食时间偏长,这不仅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投喂管理。在加大了饲料粒径规格后,虾仍能抱食,而且抱食次数减少,比抱食小粒径饲料减少约19.2-130.4倍的抱食次数,这也意味着节约了19.2-130.4倍的觅食所消耗的能量来用于生长。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 投喂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