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志国 今年的高淳河蟹养殖,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梅雨季节远超往年的雨水,导致许多蟹塘受灾被淹;紧接着就是7月中下旬的连续高温、缺氧,导致许多以伊乐草为主的塘口,水草下沉、腐烂、蓝藻大规模暴发、鳜鱼、青虾、河蟹大量缺氧死亡,严重的甚至暴塘。而更为严重的是8月20、21日的连续缺氧,更令已经满目苍夷的池塘雪上加霜,许多池塘损失惨重。随着8月26日的大幅降温,池塘的紧张态势得到缓解,推迟蜕壳的河蟹重启蜕壳模式,养殖朋友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降温之后的池塘管理,有几个要点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一、稳水,防底热、返底 1、适当补肥 (1)以扁担草为主的塘口,可以适当加大肥水力度,使用氨基酸、藻种配合矿质元素进行补肥,有青苔的塘口还需配合腐殖酸钠或腐植酸钾,抑制青苔暴发。 (2)以伊乐草为主的塘口,没蓝藻的情况下,以氨基酸、植物细胞分裂素配合腐殖酸钠或腐植酸钾提肥。有蓝藻的塘口,以颗粒壮根肥为主,提肥、恢复水草活力,同时配合使用EM菌,平衡藻相。 2、防底热、返底 降温后,昼夜温差变大,极易出现底热、返底现象,严重的还会引发池塘缺氧。预防措施如下: (1)降低水位,水位愈深,底热愈明显。 (2)水浑、底质差的塘口下半夜可适当换水。 (3)有增氧机的夜里特别是下半夜要多开增氧机,晴天白天可少开或不开。 (4)淤泥厚或残饵粪便多或有烂草、烂苔的池塘需要用高铁酸盐类增氧底改加强改底、增氧、解毒。 (5)底质好但水深或水浑的,傍晚可以用硫代硫酸钠等降底热、防返底。 水体浑浊 3、净化水质 水浓或有蓝藻的塘口,需及时净化水质,使用不耗氧的芽孢杆菌,如地衣芽孢杆菌,配合腐植酸钠、腐植酸钾净化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 水浓 蓝藻 二、加强营养补充,防止蜕壳不遂 经历了长时间的连续高温、缺氧,河蟹体质普遍较差,营养积累严重不足,此时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出现顶壳、软壳死等蜕壳不遂现象。因此降温后建议: 1、增加投喂量(一般不低于体重的5%),尤其需适当增加动物蛋白投喂量。 2、蜕壳期注重钙质及维生素的补充,可使用高浓度活性离子钙配合氨基电解多维补充钙质,平衡蜕壳,加速硬壳,增加壳厚。一般一个蜕壳期至少补充2-3次。 3、加强内服具有诱食、保肝、助消化、强免疫、平衡集中蜕壳效果的产品,提高饵料吸收利用率,加快营养积累速率,促进蜕壳。 新蜕壳的螃蟹 三、保证蜕壳期的溶氧 充足的溶氧,是保证河蟹顺利蜕壳、提高膨大率的根本。 1、适当降低水位,下半夜多注意开增氧机。 2、水浑或水色浓绿的,可以使用聚合氧、表面活性剂配合解毒剂、有机水体净化剂,增加水体透明度,提升水体溶氧。 3、定期使用增氧型底改,改善底部环境,提高底部溶氧含量。 4、极端天气注意抗应激,增强河蟹耐低氧能力。 四、注意蜕壳期的抑菌、防病 河蟹蜕壳期是其最脆弱的阶段,尤其是河蟹软壳尚未硬壳的阶段极易被有害菌感染。养殖后期,池塘生态系统已经老化,池塘自身净化能力已经很弱,底部沉积的有机质越来越多,当溶氧缺乏时,底部有机质就会厌氧发酵,不但产生甲烷、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会滋生有害菌,软壳期的河蟹就会被有害菌感染,引发伤亡。近期温度初降,早晚温差变化剧烈,底热、缺氧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蜕壳期的抑菌防病也是保证河蟹顺利蜕壳不可或缺的一环,建议每7-10天使用一次生物消毒剂——噬菌蛭弧菌,防止软壳蟹感染有害菌,引发伤亡。 五、重视蜕壳后的育肥、增重 由于天气影响,今年河蟹五壳蜕壳偏晚,若想尽早上市,卖上好的价格,除了促进蜕壳外,后期育肥、增重则是重要一环。 1、多注重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加速硬壳、增加壳厚。尤其是维生素A,可显著促进红膏形成。 2、增加投喂河蟹育黄颗粒料,促进河蟹育黄、长膏。 3、增加动物蛋白如冰鲜鱼的投喂量 以上几点为降温后池塘管理的重点,希望能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最后阶段,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细心观察、勤于管理,为今年的河蟹养殖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键字】:河蟹 蜕壳 高温 蟹塘管理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