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江西柯恩牧业集团技术中心谭崇桂戴朝洲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笔者从营养配方上的角度提出几点关于引起草鱼脂肪肝的认识,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草鱼脂肪肝 草鱼是我国第一大水产养殖品种,其健康、高效养殖一直是广大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从营养配方上的角度提出几点关于草鱼脂肪肝预防的认识。 一、引起草鱼脂肪肝的营养因素 1、蛋白质含量过高,蛋能比失衡 叶金云根据调查及研究总结出草鱼饲料蛋白质含量,鱼种阶段为28%-35%,成鱼阶段为25%-28%较为适宜。然而现阶段一般性企业将草鱼成鱼饲料的粗蛋白设计为26%-30%,为了提升卖点,有的甚至设计更高。当蛋白质含量超过鱼体需要量时,多余的蛋白质会经过一系列转化,以脂肪形式储存在鱼体肝脏,产生脂肪肝,影响正常代谢功能。笔者通过设置蛋白含量分别为28%及30%的草鱼成鱼饲料,在相同配方成本的情况下,低蛋白的饲料可使用更多的优质原料,反而获得更优的养殖效果,并且发现全程养殖鱼体更健康。 2、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缺乏胰岛素或类似物,鱼类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饲料中过高的碳水化合物可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进而合成甘油;而通过糖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而合成脂肪酸,最终转化为脂肪储存于肝脏中。脂肪含量过高可使肝肿大,色泽变淡,严重者会产生病变,影响肝脏正常的代谢机能,鱼体抗病力下降。高文研究表明,草鱼对碳水化合物的适宜用量为20%-40%。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草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设置为30%-40%,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而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草鱼脂肪肝。 3、饲料脂肪含量过高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及来源与鱼体脂肪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饲料脂肪含量过高,供给鱼体能量往往过剩。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肠系膜及肌肉中,其中以肝脏储存为主。肝脏脂肪过高影响鱼体肝功能的正常机能,造成代谢紊乱,甚至产生病变。肖懿哲等研究表明:肝脏总脂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适宜的脂肪添加量不会导致脂肪肝的产生。笔者根据池塘、水库、网箱等不同模式,不同养殖密度,将草鱼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3%-5%,均可获得不错的养殖效果,并且肝脏健康,体型较好。 4、饲料中胆碱或磷元素的缺乏 正常情况下,脂肪在肝脏中分解为脂肪酸,再与无机磷以及胆碱合成磷脂运输到其它组织。饲料中若缺乏胆碱或磷元素,则脂肪在肝脏合成磷脂受阻,不能有效转运出去,脂肪在肝脏中堆积,进而形成脂肪肝,肝功能减弱,甚至出现肝硬化。王道遵等指出,饲料中胆碱含量达0.3%以上时,草鱼肝脂含量较对照组下降19.3%-22.1%,可见胆碱在防止脂肪肝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巨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及检验分析,当饲料中胆碱含量低于0.25%,有效磷含量低于0.7%时,草鱼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大大增加。 5、饲料中含有对鱼体肝脏损伤的物质 当饲料中含有对鱼类肝脏损伤的物质,如脂肪氧化产物丙二醛、霉菌毒素、过量的铜及其它重金属时,可以损伤肝细胞,尤其是对线粒体的结构破坏较大,影响肝脂肪的氧化供能,导致肝细胞能量和物质代谢的紊乱。最终结果是抑制肝胰脏脂肪的去路,脂肪蓄积于肝脏中。即使饲料中脂肪含量不高,同样可以导致养殖鱼体脂肪肝的形成,影响肝功能正常生理功能,甚到产生病变。 笔者通过对市场草鱼“老三病”及脂肪肝的调查分析,有一部分商品饲料霉菌毒素均较高。 二、防治措施 1、适当降低饲料粗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并选用优质、高消化吸收率、低毒副作用的原料,保障原料的安全质量及卫生质量。 2、根据饲料脂肪水平适当提高有效磷及胆碱含量。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草鱼成鱼饲料中有效磷含量设置在0.7%以上,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3、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及养殖水平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营养水平,做到营养均衡。如根据池塘精养模式、山塘水库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设计相关配套的产品;根据部分区域混养模式的特点,配有专用的混养鱼料。尽量避免营养过剩造成鱼体肝胆负荷过重,导致病变。 4、严格把关原料,进行精细化品质管理。柯恩牧业在原料的选择上不仅关注原料本身营养,更关注外源质量,如新鲜度、霉菌毒素含量、脂肪酸、氨基酸平衡性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鱼类肝胆对脂肪代谢。 5、适当使用能够保肝护胆或促进肝脂肪代谢的功能性添加剂,如一些中药提取物、胆汁酸、牛磺酸、肉碱、酵母培养物等。 6、依据不同的区域,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鱼体规格设计与产品相配套的投饲策略,做到精细化投喂。当然,这一过程还需要行业人士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字】:饲料 蛋白 脂肪肝 水产养殖网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