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水产频道 周双艳整理,原作者: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周鑫军 水产前沿微信课堂升级了 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水产前沿微信课堂升级了!具有如下特点: 强:微信升级版,功能超强大 纯:无广告聊天,纯粹学习用 广:人数不上限,一间容天下 便:课程结束后,随时还可听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本文根据9月22日晚20:00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周鑫军老师在中国水产频道公开课直播间讲课录音进行整理,周老师以养殖量较大的吃食鱼草鱼为代表浅析了水产养殖动物肝胆综合症(营养代谢性疾病)的①主要症状,②炎症的表现和症状,③肝胆关系解析,④绿肝形成的主要原因,⑤肝胆综合征发病原因,⑥治疗方法、⑦预防方法、⑧预防的原理、⑨用药的要点和要领、⑩草鱼肝胆综合症与乌头瘟的区别等,希望业内人士充分了解和重视其危害。对于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水产养殖对象(鱼、虾、蟹、鳖、蛙等)也可能会因为该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继发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等疾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它的养殖品种可以本课件中的基础原理作为参考。 由于篇幅的原因,小编摘选其中的肝胆综合症的主要症状、防治方法和预防方法、用药的要点和要领分享给大家,对其它部分和互动交流部分感兴趣的朋友们请点击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69535-1-1.html 进行查阅吧。有关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疑问欢迎粉丝登录中国水产频道(www.fishfirst.cn)进行交流!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要症状 1、体表症状 有些养殖户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沉性颗粒饲料或者浮性膨化料),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吃食鱼早期出现少量的死亡,外表无明显症状;中期死亡量增加,有轻微的烂鳃、赤皮、肠炎等症状;到了后期,如果进行解剖几乎可以看到所有的病鱼都有空肠的现象(肠道内没有食物),严重时出现大量死亡,且体表有明显的充血类似出血病的症状。 这条鱼从体态上来讲比较匀称,体表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能看到尾鳍有点分叉,从外表上来讲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条比较正常的鱼,可是就是这样一条看上去正常的鱼。 2、内部症状 解剖之后看到:它的肠道内是有食物的,而且很明显的可以看到食物中有类似于颗粒饲料的颜色——黄色,这就是颗粒饲料的颜色。剪开肠道的这一段还有草类的残渣,因此这条鱼可以说是投喂青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即便是这样的养殖模式,这条鱼的肝脏左边的末端明显发白,类似于透明状,出现了大量的油脂,伴随着肝脏变硬、体积肿大增生,这就像人类的脂肪肝。 可能会有人问这个养殖户既投喂人工种植的草(这个季节是苏丹草)又投喂了颗粒饲料是不是能够更好的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呢?按道理来讲应该是,否则的话很可能死鱼的时间会提前,死亡量也会比现在更大。 把图片放大一点看,可以看到胆汁非常的稀薄。胆汁稀薄和它肠道内有大量的食物密切相关,胆汁在动物体摄食之后它会回流到消化道中参与消化作用,所以当消化大量食物时胆汁相对来说变得稀薄一些是正常的。我们之所以说它存在肝功能障碍是因为,它肝脏的周边脂肪样的变性已经非常明显了,脂肪沉积也非常多。 从这条鱼解剖之后的情况来看,我们得到的结论: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和青草混合投喂的模式下虽然已经形成了脂肪肝,但是由于肝脏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大,还可以进食,只是消化吸收率低下,鱼体免疫力下降。举个例子讲,有些人的肝脏发生了病变可以做手术切掉一部分肝脏,剩下来的肝脏会继续增生,细胞增生之后又能够恢复一定的功能。说的就是差不多的道理。 这条鱼解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脾脏(镊子夹住了鱼鳔下方深紫色的区域)上面有一些颜色相对较浅的病变区域,位于脾脏的中间部位,正常来讲应该整个颜色是一致的,都是深紫色或深红色。如果发黑则不正常。 很明显手术剪所指的地方肝脏纤维化病变,用肉眼可以看到肝脏上有一些条纹,像这种鱼基本上不会再吃食了,一般已经很难治疗了。 这张图片是草鱼的三条鱼种。这三条鱼种是在武汉一个养殖池塘中发现的。这个池塘位于一个城中村里面的大型垃圾的堆放点附近。我们发现这些鱼很有特点:下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下颚的组织增生就代表它们生活的水体处于长期低氧状态。由于在垃圾堆附近,当下雨的时候雨水就把垃圾当中的很多污水带进来了,所以这个池塘的水质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 面对这种情况个人觉得第一步首先关注溶氧,第二步才去检测其它的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pH值、硫化氢等)。如果没有溶氧,即便没有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pH值再正常,那么一切需要在水中生活的水生动物都不可能正常的生长。 一谈到检测水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氨氮、亚硝酸、硫化氢、pH值,很少有人把溶氧放在第一位。有很多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给养殖户做渔病检测进行初步的诊断的时候,在水质检测的过程中也是不太重视溶氧,甚至连溶氧都不检测,对于这个做法附带的提一下,希望我们一定要关注溶氧,如果说你看到我刚才发的那张图片,下颌组织增生,无论是什么养殖鱼类,那么基本上是因为处于长期的低氧状态下,这样的鱼身体是不太可能健康的。 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就是刚才三条鱼当中最大的一条鱼解剖的情况,可以看到靠右侧的肝脏的组织炎症很明显,上面有一些出血点。其肠道通红,外观就可以初步判断有肠炎。另外一点就是肠道外面包裹着厚厚的脂肪 这是上图三条鱼中个体最小的一条,解剖之后可以看到脂肪包裹着肠道。 经过对养殖户的了解,池塘几乎每天都有浮头的现象,但是早上开动增氧机之后浮头的现象基本上都能缓解,其鱼种进的寸片,从开口料一直到解剖的时间段,连续的投喂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 形成大量的脂肪堆积,这并不见得是好事,这种状况最后可能会导致养殖鱼类出现营养性代谢疾病,加上水环境又恶劣,溶氧又低,这样会迅速的降低所有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从而继发性的感染细菌性或者病毒性或者其他疾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这张图片从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发病的症状,解剖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发病的症状,但是有一点脂肪太多,几乎遮住了所有的肠道,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一定会导致继发性的感染其他的疾病。 这张图片是一条鲫鱼,肝炎的症状也是非常明显,整个肝脏几乎都充血了。所有的养殖动物,一旦患了营养代谢性疾病之后都会在肝脏上容易找到一些明显的特征。 这张图片是一条草鱼的,从肉眼上观察,肠道上面有肠炎,肠道剪开之后明显的发红,这个肠道的机能障碍体现在:①消化吸收功能基本上停止了,②它也没有吃食了,这条鱼可以说是病入膏肓,其肝脏出血,然后肝脏的末端靠近肛门的那一段纤维化病变很明显,还有就是这条鱼我们把它肚子解剖打开之后有很多的腹水,图片的右下角肚皮里面红色的液体,这是长期的炎症所造成的。 这些图片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肠道外的脂肪累积较多,肝脏都有炎症。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些鱼都是吃得相当好,吃得肉多,青菜少。 刚刚看到草鱼的症状我们可以同细菌性肠炎做一下联系,草鱼的细菌性肠炎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通常在我们剪开肠道以后,肉眼可以明显的看到有一些粘稠的黄色的脓液(有时候是黄红色),这是有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体长小于14cm的一龄草鱼鱼种,在由于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病毒性的出血病,在没有和细菌共同感染的前提下,通常肠道内是不会有脓液产生的。 这张图片可以看到一个硕大的胆囊以及纤维化病变的肝脏(肝胆相照在这张图片上可以准确的体现出来),肝脏几乎把胆囊包裹起来了,我们是把它剥离了之后才能看到胆囊的一部分。 胆囊的肿大和胆汁很粘稠及胆汁的颜色很深,这和这条鱼肠道内没有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没有参与消化过程,所以它储存在胆囊当中造成了胆囊的颜色比较深,粘稠度比较大。 这张图片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肝脏肝炎是毫无疑问的,肝脏的上面还有很多类似于松花皮蛋病变的组织,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纤维化病变。 另外一点肝脏下面的脂肪都有一点点发红了,正常是白色,这个说明炎症在脂肪组织里面也体现出来了,因此当所谓的草鱼肝胆综合征发生的程度较为严重的时候体内大部分有长期的炎症,甚至我们在体表看到类似于出血病的病症,这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一条鳊鱼,它的肝脏脂肪样变性,可以初步诊断它是细菌性的败血症,也就是由嗜水性单胞菌感染的一个细菌性疾病。可以看到这条鱼是多器官出现炎症,几乎肉眼看得到的器官包括皮肤都有炎症,体表出血的症状,鳍的基部也是充血的。 这张鳊鱼的图片,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体表比如鳍条的基部出血,肌肉、肠道、脂肪、肝脏等我们看得见的都有出血的症状;另外可以看到鳃弓颜色相对浅了一些。 当营养代谢性疾病在鱼身上刚发生时,我们用肉眼从体表是很难发现的,只有在出现了死鱼,游塘的鱼的情况下,通过解剖,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营养代谢性疾病,每当这个时候鱼塘里面的鱼这种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了,就已经晚了。只有在还没有死鱼,游塘鱼的情况下定期撒网捞部分鱼上来观察,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预防它的发生。 当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养殖对象的机体免疫力开始下降,如果这个时候外环境(水环境)又出现水质恶化等不利因素,那么就会更近一步导致养殖对象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很容易继发性感染的细菌性疾病。通常来说肝胆综合症是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细菌性感染以及可能有寄生虫感染等综合因素造就了死亡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①原本草鱼的密度没有现在这么大,在天然的水域里面草鱼密度很小,和我们人工养殖的密度不能比; ②鱼的活动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他们可以游得很远去找食; ③它们吃的食物是天然的,水草或者水里面其它的食物,在那样的情况下它吃的食物营养比较平均,然后又有适度的运动,因此他们的身体相对来说比较健康。 由于密度低,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率也低,所以危害也相对较低。 但人工养殖就不一样了,运动场小了,吃的东西太好了,运动得又少,然后水环境由于密度过大,水环境的质量比较差,所以容易导致细菌性感染的发生,一但有细菌感染,传播速度也快,感染率就越高,最后的结果是种种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就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草鱼养殖过程当中,当出现初期体表无症状的个体较大的鱼死亡,这通常可以作为一线的水产技术服务人员初诊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可以定性为一定有营养代谢性疾病,当然也要经过后续解剖,进一步确认。 症状的总结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解剖之后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一些症状,鱼的肝脏有出血发炎、肿大、有的伴有腹水、严重的时候出现了红肝、白肝、绿肝,花肝,肝脏变硬或者(融化),(融化)在鲫鱼的肝脏上面经常看到,它是弥散性的像狗洞的状况,给它起了名字叫(融化)。胆汁变成黄色的稀薄状,这个也和吃不吃食有关系,如果吃了食之后相对来说稀薄一点也算正常,发病到中后期,草鱼的肠道内完全没有食物。 治疗方法 所谓的肝胆综合症发生之后治疗的方法,我个人认为: ①先停喂颗粒饲料或者膨化饲料。 ②然后按照下午正常的投喂量等量使用新鲜的麸皮,实在不行还是用等量的新鲜饲料去喂。用合适的抗生素加上K3粉,拌料连续投喂5-7天。 有条件的可以用2天时间来做药敏实验,看哪一种抗生素最敏感,确定抗生素的种类。 视严重程度还可以延长投喂时间。 治疗过程中不要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在这期间最好也不要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其它的肥料。如果水太瘦一定要施肥,那么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减少水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已经患病的养殖对象的刺激。 预防的方法 ①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中草药配合维生素C拌料投喂3天,同时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 ②防止饲料的霉变。饲料发生霉变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必要的湿度,第二个要有相应的适宜的温度,第三个要有霉菌的孢子,阻断了任何一个条件它都不会发霉。我们现在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路,比如讲储存饲料的时候用塑料膜将饲料盖起来,然后用二氧化氯的溶液在盖住区域内对空气消毒杀死霉菌,另外还有通风,干燥,阴凉处保存等。 用药的重点和要领 ①按照吃食鱼的总体重来配置抗生素的用量; ②必要时加量使用抗生素; ③谨慎联合用药, ④要遵循先内服,有虫杀虫,后消毒,适时调水这样的原则。 对于市面上流传的这样一个说法:患了肝胆综合症,鱼已经如此脆弱了你还给他喂抗生素那不是要把这个鱼整死吗?因为抗生素都得通过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所以我们只能喂中草药,中草药难道就不增加肝脏负担?很简单的道理,任何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得经过肝脏的转化,所以你喂什么从这个道理上来讲是一样的。另外这时候肝脏都有炎症,首要的是消炎,我们要把肝脏的炎症和体内其他脏器的炎症控制住这才是最关键的。 通过这么多年实践得到的数据:投喂恩诺杀星这样的抗生素根据吃食鱼的总体重,目前我们在国标说明书的基础上按照其使用量的上限还加了20-30%的用量都不会造成鱼类的死亡,反而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的将把患有肝胆综合症的鱼救回来。 对于谨慎联合用药:平时有这么一个现象,喂内服药的时候都喜欢复配几种药一起,除非是得到了生产厂家的配方师的允许才是可以的,否则把任何两个生产厂家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是有风险的。 结语 所谓患肝胆综合症的草鱼群体发病病鱼基本上患有营养代谢性疾病,并且大部分病鱼继发性细菌感染并最终死亡。所以肝胆综合症只是一个症状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病。我们其他的畜禽养殖动物都没有这个说法,要么就是肝的疾病,要么就是胆的疾病,或者说肝和胆都有疾病和其他脏器都有疾病,是细菌感染还是寄生虫还是病毒等等原因,没有一个把症状作为病名,比如我得了咳嗽病,但是感冒可能咳嗽,其它的也可能造成咳嗽,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