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不久前听到一个故事,话说一个外国专家来中国考察对虾市场,他看到的现象是池塘周边工厂密布,什么药都可以往池塘里泼,养殖户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任何能想得到的东西。外国专家在多天走访后得出结论:在中国不可能养出虾,并放弃了原来的商业计划,走的时候抛下一句话:“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氛围有点怪。”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存在,也时常反思,我们可以依靠高超的技术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对虾的推广,然而高超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赏,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今,中国的对虾养殖业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变的节骨眼,在此新常态下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不谈技术的时候,我们应该谈些什么?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对于养殖业,技术层面的分析并不是无用的,因为基本分析能把握决策的大方向。但是当技术分析进入了盲点区或瓶颈时,过多谈论技术反而成了披着“服务”外衣的狼,最明显的一点,我们谈了那么多年养殖技术,养虾人还是没有过好这一生,全国的对虾养殖业还是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 在经过几年的调整后,今年大部分对虾主产国都从病害中得到恢复,最明显的应该是泰国和厄瓜多尔。这两个国家有个共同的特点:对虾产业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养殖规范有法可依,政府和龙头企业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因此,尽管病害侵袭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调整和恢复。相反,我国整个虾体系还处在比较涣散的状态,无论是种苗、饲料、动保还是流通都在各自为战,政策倾斜度更是严重不足。我们的养殖技术并不比别人落后,落后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统筹产业的长远目光。或许,我们是时候坐下来谈谈产业规划的问题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得以接触到很多养殖高手,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高手都爱潜水不聊技术,因为在持续盈利的养殖中,技术根本不重要,管理才是第一位的,只靠技术或运气吃饭,而不是管理,这是一个最低级别的劳作。“从开始抓管理以后,我就觉得养殖技术其实是一个相对简单活儿,很多养殖项目的失败,十有八九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特别是大型养殖场,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钱解决,而管理问题看似简单,却不易察觉,很多人耗了几年,拖死了,还是没有把管理这个事弄明白,所以我说它很难。”一位大型养殖场老板如此说到。或者,撇去技术层面,我们也应该好好谈谈管理的问题。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著名桥段,阿甘的好朋友巴布是个虾迷,基本到了三句话不离虾的痴迷状态。他有一句特有名的段子:虾是海中之宝,你可以烧、炸、烤、煎、还可以串烧、南美式烤虾、铁板烧虾、菠萝虾,柠檬虾……现在,阿甘已经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而虾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水产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美国的对虾养殖业,在美国养虾,因为有政府的严格监管,虾农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谈技术,更别说乱用药,然而,在美国养虾却极少发病。我时常在想,我们和美国的养虾技术到底谁高谁低,和一个极少养虾却如此爱虾的国家相比,我们是失败,我们谈了那么多年养虾技术,原来也只是谋生的手段,每思及此总有感伤。或许,我们真应该好好谈谈我们对对虾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真爱了。 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创纪录的高产也可以统统装进“历史”,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新环境,如果依旧过多地依赖技术,依赖用药,而忽略了农业的本质,那我们的水产养殖业就永远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很难有出头之日。我们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技术”这个问题,回归农业的本质,这是一个很难过的坎儿,但也只有翻越这道坎儿,我们才能有继续走下去动力。 【关键字】:对虾 对虾养殖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