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台湾泥鳅救活了很多人,珠三角饲料容量20万吨,海大、通威、恒兴等大佬都在虎视眈眈

2016-11-10 08:13| 发布者: 渔歌子| 查看: 4628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临近入冬,又到了思考要不要养冬棚虾的节骨眼上。近日,笔者走访了江门睦州地区的养殖户时发现一个现象,今年大家的养殖热情依旧不减,但是养的不是南美白对虾,而是台湾泥鳅。
文/水产前沿杂志李钒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这条鱼救活了很多人,前几年养虾亏本的养殖户都靠这条鱼缓了一口气。”珠三角江门九子沙村某台湾泥鳅养殖户告诉笔者。

  九子沙村的冬鳅养已经蓄势待发

  临近入冬,又到了思考要不要养冬棚虾的节骨眼上。近日,笔者走访了江门睦州地区的养殖户时发现一个现象,今年大家的养殖热情依旧不减,但是养的不是南美白对虾,而是台湾泥鳅。

  据了解,今年江门地区的冬鳅养殖面积与棚虾养殖面积旗鼓相当,个别地区甚至高达6-7成,由于冬鳅的价格高,养殖难度也较夏茬低,随着流通、加工、消费等的各个环节的打通,泥鳅的价格也开始趋于稳定,虽然利润空间没有冬虾高,但是风险低,稳打稳扎的特点还是吸引了不少养殖加入。“其实同在的养殖户要求不高,一塘鱼能赚3-4万元,不用操那么多心就可以了。”这位养殖户的话语恰恰道出了当前珠三角地区台鳅养殖户的心声。

  兴起

  对虾养殖沦陷,台湾泥鳅接班

  因虾病肆虐,自2009年后,珠三角的对虾养殖业每况愈下,虾农普遍亏损,或退出或转养。从2011年开始,开始有部分人尝试养殖台湾泥鳅,因其投入少、长速快、养殖周期短、技术门槛低、价格高等特点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养殖种鳅捞到第一桶金的养殖户,更是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12-13年间,台湾泥鳅价格高企,保持在15-25元/斤,高的时候甚至达到30元/斤以上,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台鳅养殖的黄金时期,不但苗场全面开花,幸运的养殖户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与之相反的是,对虾养殖仍没有起色,亏损的养殖户开始大量投入台鳅养殖。

  经过两年的疯狂以后,14年起,高密度养殖的弊病也开始显现出来,高温期发病高,供过于求,价格下滑,养殖户一度怀疑台鳅养殖是否是炒作。与此同时,台鳅的养殖技术也越加成熟,尽管价格低,但产量高,仍然有利可图,养殖户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降低密度、错锋养殖、品种交替来降低风险,整个行业开始趋于理性。

  养殖户的鳅塘并不急于搭冬棚,而是采用外塘直放

  饲料

  20-30万吨容量,众料企虎视眈眈

  台湾泥鳅虽然在珠三角养殖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珠三角兴起的任何一个养殖品种,都能引来一场竞争,随着台湾泥鳅的崛起,海大、通威、恒兴、粤海等料企相继推出了泥鳅专用料,推广会也是开得如火如荼,可见厂家的关注度之大。

  据大北农的关经理介绍,现在珠三角的台湾泥鳅养殖面积约4万亩,饲料容量约20-30万吨,泥鳅料的价格普遍在120-130元/包不等,如果要赊账的话还会更高一点。刚兴起时,从混养料、生鱼料、南美白对虾料和罗氏沼虾料等等都会被用来投喂泥鳅,现在用泥鳅专用料的大概能占7-8成。

  现在,泥鳅整个养殖板块的饲料档次和价格以及营养标准差异很大,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公司的泥鳅料的饲料系数水平在1.5左右,体型、体色也是料企的卖点。

  养殖

  4万亩养殖面积不可小觑

  台湾泥鳅从11年开始在珠三角少量试养,经过3年时间到14年养殖面积大概也只有8000多亩,而到2015年养殖面积增加近三倍达到30000亩,今年冬鳅的养殖面积的估计能达到40000亩水面。养殖集中区域集中在睦州,并逐步向大鳌、台山、中山、番禺、斗门等地区扩散。

  养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鳅价稳定,特别是冬鳅无论是价格还是管理,都比夏鳅要好,养殖风险比对虾低,可盈利能力更强,预计明年的养殖面积还将增长10%-20%。

  江门已经成为台湾泥鳅养殖最集中的区域

  产量

  成本约7-8元,产量决定收益

  据睦州某药店技术员告诉笔者,当地大塘(8亩以上)养殖泥鳅的产量为2000-2500斤/亩,小塘好管理,易出高产,一般为3000-5000斤/亩,曾经有养殖户3.5亩塘收了25000斤泥鳅。

  饲料成本为4.5-5元/斤,加上药费、塘租、人工等费用,养殖成本大部分在7-8元/斤,现在泥鳅的交易价格处于较为理性而稳定的价位,规格15条左右的出塘价可以达到10-12元/斤,有2-5元/斤的利润空间,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价格

  跌宕起伏,现趋于平稳

  台湾泥鳅刚兴起时,最高峰时的鱼价曾达到30多块一斤,有做亲鱼的更是卖到70多块钱一斤,也经历最低谷的8-9元/斤。现在养殖户也开始摸清了泥鳅的行情,并利用珠三角的气候优势,主攻春秋两茬鱼,避开北鳅的冲击,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流通

  全面开花,销路可期

  一直以来,台湾泥鳅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的特点,南方对这条鱼的接受度比较低,珠三角的台鳅主要靠走外地为主,与大众化的南美白对虾相比,其销路仍非常有限。今年起,台湾泥鳅的价格趋于稳定,相当人士解读说是台鳅的销路已逐渐打开。

  据了解,高峰期时珠三角台湾泥鳅的每天的收购量在10-15万斤左右,如果受到外地鳅的冲击,也会有7-8万斤的收购量,主要销往长三角以及北方地区,一部分供国内消费,一部分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据黑不溜鳅水产的祝剑弈介绍,目前台鳅市场逐渐打开,走货量大,全国各地开花,预计养殖量还会逐年增加。整个流通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在做,台鳅的深加工产品如泥鳅干、真空、麻辣泥鳅、五香泥鳅也慢慢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干

  冷冻泥鳅、鳅片及麻辣泥鳅

【关键字】:台湾泥鳅 珠三角 饲料容量 20万吨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