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河蟹产业缺龙头企业,谁先做产业链谁就抢占先机?

2016-11-15 07:28|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53907|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11月14日,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主办,吸引了300余名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产业上下游等相关业者参会,并聚焦谈论了产业系 ...
  文/图水产前沿杂志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河蟹产业目前存在种质来源不确定、苗种质量不稳定、投喂方式不固定等现象,导致成蟹产品缺乏标准

  11月14日,2016年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主办,吸引了300余名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产业上下游等相关业者参会,并聚焦谈论了产业系列问题。

  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合影留念

  “河蟹产业目前存在种质来源不确定、苗种质量不稳定、投喂方式不固定等现象,导致成蟹产品缺乏标准,品质难以保证。这个产业需要有企业来进行产业链运作,整合产业资源的同时建立各环节的相关标准,谁能先做,就能拔得头筹。”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认为,河蟹产业到了要注重品质的时候,如果行业没有共识,崩盘的可能性也很大。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全力打造河蟹产业链,如澳华集团于原有的饲料、动保基础上布局了蟹苗和电商环节。

  苗种快大不应该是唯一选育方向

  河蟹苗种质量是河蟹养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河蟹养殖的产量与平均规格,因此河蟹苗种在近两年也受到企业的重视,部分饲料企业、动保企业开始涉足苗种领域。据了解,目前国内从事河蟹育种的科研团队及企业主要有4个,分别为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团队和成永旭教授团队、盘锦光合蟹业公司。

  这里说的河蟹苗种,主要是指河蟹大眼幼体的生产。据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周刚介绍,目前全国河蟹大眼幼体的年产量为80万公斤左右,集中于江苏和辽宁,其中江苏的产量有6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盐城射阳、南通如东、启动等沿海区域。

  前排就座的重要嘉宾

  据了解,目前河蟹大眼幼体的生产以土池生态繁育为主,由于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相关从业者的规模较小,如江苏省从事河蟹大眼幼体生产的苗场就不下300家。随着技术的进步,土池生态育苗由最初的亩产1-2斤增长到现在的平均亩产80斤左右,蟹苗逐渐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80万公斤的大眼幼体产量,按我的估算,如果紧着点用,有一半的量就够了,松一点用,最多有2/3的产量也可以了。”周刚说。

  尽管蟹苗整体供大于求,实际上优良品种供不应求。截至2015年底,经过国家审定的河蟹新品种达到4个,分别为长江1号、长江2号、光合1号、江海21号(王成辉教授),但良种整体覆盖率偏低。

  “由‘长江1号’、‘长江2号’、‘江海21号’等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平均规格大等遗传特征,为江苏省提供优质蟹种约1.71亿只,但与当前江苏省成蟹的总体需求相比,优质良种的供应比例还不足,还需加大优质良种的覆盖率。”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发了“长江1号和2号”两个新品种,周刚透露通常单数年份时向市场输出“长江1号”、偶数年份时推“长江2号”,而蟹苗年产量仅2万-3万斤,在数十万公斤的总需求量中占比非常小。

  盘锦光合蟹业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蟹苗供应企业,公司董事长、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晓东表示,公司在辽宁和江苏的两个基地加起来每年能供应16万斤蟹苗,其在北方市场主要提供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光合1号”,也是我国河蟹产业第一个在北方推广的新品种。

  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的团队在2010年底也涉足河蟹育种领域,团队成员吴旭干副教授介绍称,与已有的4个河蟹新品种侧重“快大”的选育思路不同,所在团队开展了早熟系和晚熟系的选育。“河蟹上市集中在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希望从遗传育种和营养调控方面进行河蟹均衡上市品种培育的探索。”吴旭干称。实际上,通过遗传育种已培育出很多动植物的早熟和晚熟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均衡上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国内尚未见水产动物早熟和晚熟新品种。而性早熟和晚熟是在野生水产动物中客观存在的,这给河蟹早熟和晚熟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思路。

  目前,早熟系和晚熟系已选育到第三代,初定品系名称为“申江1号”和“申江2号”。吴旭干表示,二龄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的优势表现在,二龄早熟品系可以提早成熟15天左右上市,雌体平均体重2.6两,雄体平均体重3.8两。二龄晚熟品系可以推迟成熟10天左右上市,雌体平均体重2.8两,雄体平均体重4.1两。选育品种可以全程饲料投喂,且抗病力有所提高。据了解,澳华集团已获得“申江1号”和“申江2号”种源的开发使用权,明年会推出相关蟹苗。

  周刚也认为,下一步不能再以长速、增重等作为选育的重点,应该针对性更强一些,如抗逆性、抗病性、品质优化等方面。“好看、好吃、安全,是我对好蟹的评价标准,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选育。”周刚说。

  两大热点:全程蟹料和“水瘪子”病

  全程河蟹料的推广是饲料企业的发力点,据澳华集团技术总监邓登博士预估,按全国80万吨的河蟹养殖产量,如果全部转化成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的市场容量将由当前的20万吨扩增到120万吨。

  大会现场

  目前,饲料企业所定位的“全程河蟹料”主要是在“扣蟹-成蟹养殖”阶段。因此,分阶段而言,邓登认为河蟹料的研发重点应分为扣蟹养殖早期(投喂高质量的开口饲料,促进蜕壳)、扣蟹养殖中期(控制性早熟)、扣蟹养殖后期(投喂高脂肪饲料,提高越冬成活率);成蟹养殖早期(促进生长,培养大规格幼蟹);成蟹养殖中期(高温期间需要适当控制生长,提高抗病力)、成蟹养殖后期(需要强化壮肥培育,提高商品蟹质量)。其中,扣蟹养殖阶段的关键问题是防性早熟和耐低氧,成蟹饲料则主要是要替代粗杂饵料,需要在成活率和规格、产量和饵料成本、上膏速度、壳色和膏色、商品蟹的综合品质等方面的指标优于粗杂饵料。

  河蟹“水瘪子”病应该是近两年产业中除了饲料之外的另一个热点问题,据上海海洋大学杨先乐教授介绍,2015年时河蟹“水瘪子”病处于严重流行态势,如兴化市80%以上的塘口出现该病,发病率30%-40%,高的达90%-100%,死亡率5%-100%,有的养殖户“颗粒无收”。2016年发病区域扩大,遍布兴化的全部乡镇,江苏省除了连云港和镇江外,“水瘪子”在所有水产养殖市县均有发现,湖北省、安徽省等也发现了“水瘪子”。除了成蟹之外,甚至苗种也有出现。“‘水瘪子’一年比一年严重,往年只是零星出现,到2015年开始全面暴发;以前不会引起死亡,2016年开始病蟹死亡;以前只是在成蟹时期发现,现在苗种期就有出现。”

  互动交流环节

  然而,“水瘪子”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弧菌、微孢子虫、杀虫药、水质、环境、种质等等,这些影响因素仍未能确定是直接致病因子。如细菌,尽管可从病蟹的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中分离到弧菌等多种细菌,但回感后难获得“水瘪子”的症状;微孢子虫也同样无法诱导河蟹出现相应的症状;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敌百虫等药物能诱导河蟹出现与天然患“水瘪子”病蟹相似的症状,但还需要进行药物残留的检测与池塘发病情况间的比较。

  杨先乐对影响因子进行排查的过程中,也发现发生“水瘪子”的池塘蟹种来源均存在一些疑问。“‘水瘪子’是否是河蟹发育上存在的先天不足?”杨先乐猜测称。同时,他表示明年希望就种质与“水瘪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讨,感兴趣的苗种企业可以与其联系。

  杨先乐也介绍了在兴化对“水瘪子”的控制和预防拟定的几个试验方案:其一是发病后给河蟹饲料中拌入大蒜素,“水瘪子”损蟹有所缓解;其二是发病后把混养的虾卖走,再使用复合维生素、银翘板蓝根散以及恩诺沙星后,“水瘪子”明显得到控制;其三是全程保持10天一次的定期消毒,“水瘪子”一直处于控制中;其四是全程保持定期消毒和优质枯草芽孢杆菌调水,“水瘪子”并未大量发生。

  【关键字】: 河蟹  龙头企业 产业链 先机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