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永荣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对白对虾/中华绒螯蟹/鲫鱼/乌鳢鱼种的毒性试验

2016-12-15 08:13|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2728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虽然在水产上应用很久,畜禽方面也有安全浓度的试验,但高含量的产品对水产动物的安全浓度到底是多少,很多同行及养殖户并不清楚,2016年,连云港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做出一篇相应数据 ...
  文/图 西南大学渔业综合技术实验室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虽然在水产上应用很久,畜禽方面也有安全浓度的试验,但高含量的产品对水产动物的安全浓度到底是多少,很多同行及养殖户并不清楚,2016年,连云港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做出一篇相应数据,希望对同行及相关养殖户有所借鉴。

  摘要

  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测定了G1对南美白对虾苗种、中华绒螯蟹扣蟹、鲫鱼鱼种、乌鳢鱼种的急性毒性。G1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浓度在3.35ml/L;G1对扣蟹的安全浓度在3.35ml/L; G1对鲫鱼的安全浓度在4.35ml/L;G1对乌鳢的安全浓度在4.35ml/L。

  关键词:一种渔药,四种水产动物,急性毒性,安全性

  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逐渐加大,养殖水体中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使水质极易恶化,从而诱发各种鱼病,因此高效、低毒、无公害药物的筛选和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验证一种渔药对水产动物的安全性,本试验选取了南美白对虾仔虾、中华绒螯蟹扣蟹、鲫鱼鱼种、乌鳢鱼种进行了安全性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1 试验虾

  南美白对虾(体长1.50.3 cm)由海口某虾苗场提供。试验前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3天,进行正常投喂配合饲料,然后随机挑选体健无病规格基本一致的个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期间均不投喂。

  1.1.2试验蟹

  中华绒螯蟹扣蟹由江苏南通某养殖场提供。试验前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3天,然后随机挑选体健无病规格基本一致的个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期间均不投喂。

  1.1.3 试验鲫鱼

  鲫鱼鱼种(体质量15.5-18.5 g)由荣昌区梅石坝渔场提供。试验前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3天,然后随机挑选体健无病规格基本一致的个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期间均不投喂。

  1.1.4 试验乌鳢鱼种

  乌鳢鱼种(体质量20.5-30.5 g)由荣昌区祥光养殖合作社提供。试验前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3天,然后随机挑选体健无病规格基本一致的个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期间均不投喂。

  1.2 试验药品

  

  1.3 试验条件

  试验在容积为10 L的玻璃虾缸中进行。试验水pH7~8,硬度为4.6德国度。试验期间水温变化范围为23.5~25.0℃,持续充氧。

  1.4 试验液的配制

  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将试验渔药分别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每缸试验液总量均为5 L。首先进行预备试验,确定试验液浓度的大致范围,然后根据这个范围,参照动物毒理学计算出渔药的5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时每一浓度均两个平行。

  1.5 试验方法

  1.5.1 对虾苗种的试验方法

  随机放入20尾受试虾,每24h换试验液1次,及时剔除死亡个体,虾的死亡以镊子夹起后身体完全不动,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放人清水中,5min后仍不动为准。试验开始后,前8h作连续观察,然后作24h、48h和96h试验虾的存活记录,同时观察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症状。

  1.5.2 扣蟹的试验方法

  随机放入20尾受试蟹,每24 h换试验液1次,及时剔除死亡个体,蟹的死亡以手拿起后身体完全不动、触碰脚没有任何反应、以腹面朝上放置1分钟之内不翻身,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放人清水中,5 min后仍不动为准。试验开始后,前8 h作连续观察,然后作24 h、48 h和96 h试验鳖的存活记录,同时观察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症状。

  1.5.3 乌鳢的试验方法

  随机放入20尾受试乌鳢鱼种,每24 h换试验液1次,及时剔除死亡个体,乌鳢的死亡以手拿起起后身体完全不动、触碰脚没有任何反应、以腹面朝上放置1分钟之内不翻身,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放人清水中,5 min后仍不动为准。试验开始后,前8 h作连续观察,然后作24 h、48 h和96 h试验乌鳢的存活记录,同时观察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症状。

  半致死浓度计算方法:利用寇氏法(Karber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D50),

  公式:logLD50=∑1/2 ×(Xi+Xi+1)(P i+1-Pi).

  式中:Xi与Xi+1及Pi+1与Pi——分别为相邻两组的剂量对数以及动物死亡百分比。

  安全浓度按96h LD50×0.1求得。

  2 试验结果

  2.1.1 对虾苗种对渔药的中毒反应

  低浓度时,仔虾应激反应不明显,活动状况与对照组基本相似,大多静伏于底部,少数缓慢游动。但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仔虾不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高浓度的药液中,仔虾异常兴奋,先是上下窜动、四处冲撞、跳跃、狂游,然后身体慢慢失去平衡、无力地沉于水底。

  2.1.2 扣蟹对渔药的中毒反应

  观察发现,扣蟹不仅在渔药不同试验质量浓度下表现出不同的中毒反应,而且其对不同种渔药的耐受力也存在差异。试验初期,扣蟹低质量浓度组活动状况与对照组基本相似,静伏于试验容器底部并不时伴有攀爬容器壁和在水中缓慢游动等行为;高浓度组扣蟹放人试验容器后即显躁动不安,与低浓度组相比具明显的攀爬逃逸和抱团群聚现象,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攀爬逃逸不再发生,抱团群聚行为逐渐消失,漂浮于水面个体逐渐增多,其中部分个体呼吸日益急促并头颈略向上,对外界刺激反应也变得较为迟钝,活力明显弱于低质量浓度组。随着试验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各试验梯度组死亡个体不断增多。扣蟹的中毒死亡过程表现为:抱团群聚消失,反应迟钝,漂浮水面,头颈略向上努力伸出水面,经短暂挣扎后沉入容器底部,最后身体和四肢僵直腹面朝上而亡。解剖可见其胃、肝、肺、肠等内脏有明显充血的中毒症状。

  2.1.3 鲫鱼对渔药的中毒反应

  试验鱼被放入药液中,立即表现出极度兴奋:狂游、乱窜、冲撞器壁,身体扭曲。药物浓度越高,中毒症状越明显。2~3h后渐渐安静下来,静卧缸底。2 h之内,体色不变,体表粘液很少,用玻璃棒触及仍可游动,尚无死亡个体。染毒30~44 h,发生大量死亡,临死前鱼群在水表层狂游,体弱个体失去平衡而下沉死亡。活力较好的慢慢安静下来,又静卧水底。40~96 h,用玻璃棒触及仍有活力,死亡数不再增加。鱼体分泌的粘液使水质变混浊,呈乳白色。

  2.1.4 乌鳢对渔药的中毒反应

  试验鱼被放入药液中,立即表现出极度兴奋:狂游、乱窜、冲撞器壁,身体扭曲。药物浓度越高,中毒症状越明显。2~3h后渐渐安静下来,静卧缸底。2 h之内,体色不变,体表粘液很少,用玻璃棒触及仍可游动,尚无死亡个体。染毒30~44 h,发生大量死亡,临死前鱼群在水表层狂游,体弱个体失去平衡而下沉死亡。活力较好的慢慢安静下来,又静卧水底。40~96 h,用玻璃棒触及仍有活力,死亡数不再增加。鱼体分泌的粘液使水质变混浊,呈乳白色。乌鳢鱼种的中毒死亡症状,以肉眼观察心脏停止跳动为准。死鱼体色变白,不透明一口张开,鳃竖起·体表粘液随死亡时间的推移而增多。

  2.2 一种渔药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

  2.2.1渔药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LD50以及安全浓度

  

  2.2.2 渔药对中华绒螯蟹扣蟹的LD50以及安全浓度

  

  2.2.3渔药对鲫鱼鱼种的LD50以及安全浓度

  

  2.2.4 渔药对乌鳢鱼种的LD50以及安全浓度

  
  3 结论

  结果发现,G1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浓度在3.35ml/L;G1对扣蟹的安全浓度在3.35ml/L; G1对鲫鱼的安全浓度在4.35ml/L;G1对乌鳢的安全浓度在4.35ml/L。

  注:

  1、试验结果只对提供的样品负责;

  2、试验在试验单位的室内试验室最适条件下进行,样品提供单位在田间使用时需要作适当调整;

  3、未经试验单位许可,样品提供单位不可对试验数据进行任何修改;但样品提供单位有对试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价且不用通知试验单位的权利。

  如有相关问题,可咨询连云港永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经理15821078956。
  
  【关键字】:永荣 过硫酸氢钾  毒性试验 白对虾 中华绒螯蟹 鲫鱼 乌鳢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