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李倩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2017年3月1-2日,由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海纳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水生动物健康与营养免疫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花都九龙湖公主酒店举行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水产业内的众多企业精英,共230人前来参会交流。 谭子龙博士认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关键在于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给养殖户更多的利润。中国是一个绝对的水产养殖大国,年产45,469,000吨, 占全球的62% 。但是,水产养殖业问题繁多、病害严重。全国各种养殖品种每年发病率均在5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人民币。健康养殖意识薄弱,缺乏安全有效产品等水产品安全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中国在2015年爆发虾类疾病,导致产量下降30%。目前,病害和养殖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渔场安全养殖调查中发现,仅50%左右的养户能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养殖模式落后和生物安全意识薄弱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 谭子龙博士指出,亚洲虾疾病发生率较高,鱼病病原主要存在于温带海水种类与“暖带”海水,而亚洲地区主要鱼类病原是淡水种类。缺乏疫苗、滥用药物造成抗药性、疾病传播等导致水产动物死亡率高。谭子龙博士强调,用药市场混乱,没有合理用药,泛用抗生素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比如,去年莫新加坡一工厂疾病爆发,不断滥用药物,在三四十天后,通过取样发现很多鱼产生了抗药性。目前治疗方面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或替代物 、抗寄生虫药、抗真菌药、消毒剂等药物。他表示,一条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面对的疾病不一样,了解病因,才能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目前采取的措施是以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在正确用药方面,他强调很重要的一点,用药前一定要停止喂食半天,让鱼产生饥饿感,病鱼吃得较少,一定要估算饲料用量。其次是使用疫苗,增强鱼类的免疫性。 水生动物进化低等,免疫防御不强,容易出现应激,应激会导致疾病。水生动物发生应激反应,体内免疫细胞、免疫因子需要快速有效地合成蛋白质和肽类物质,核苷酸是蛋白质和肽类合成的关键物质之一。而外源核苷酸使蛋白质合成更快和更有效,有核苷酸情况下,会促进免疫反应。核苷酸跟免疫增强剂不一样。在动物有疾病或者不健康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免疫增强剂,这会使病鱼消耗更多的能量,加重病情。在中国目前的养殖情况下使用核苷酸能够提供免疫合成所需的物质,是抗应激的必须营养物质。 谭子龙博士表示,近些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病害问题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水生动物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特性使其疫病的发现、治疗和控制方法不同于其它陆生养殖动物。一旦鱼病发生,一般都很严重,而且难以用口服注射等常规方法用药。加上抗药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水产动物疾病控制必须以防为主,在饲料中增加核苷酸对易感染的水生动物的疾病控制有非常好的效果。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