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华东市场今年的热点是膨化料和蟹料。”3月11日,第一届联鲲水产饲料技术研讨会(淮安场)举办期间,广东联鲲集团总裁杨勇博士向笔者介绍称。 根据广东联鲲集团副总裁张松博士提供的数据,江苏、浙江两省的水产饲料容量350万吨,目前膨化料约50万吨,占比15%左右。“华东地区养殖品种丰富,草鱼、鲫鱼、鳊鱼、螃蟹养殖中膨化料使用比例还很低,膨化料空间巨大。预计三年内,华东地区膨化料的容量将达到100万吨以上,大量的饲料企业将受惠其中。”张松说。 但与此同时,膨化料和特种料作为华东的新兴市场,当地饲料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技术和经营上的挑战。有业者认为,正因为推广膨化料和特种料存在技术和经营上的门槛,在接下来的市场争夺中,相对而言集团性企业比本地企业更具有优势。“推膨化料和特种料除了产品要有竞争力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团队去支撑落地,集团企业有学习的能力及团队资源,但本地企业很多时候会存在技术或团队上的短板,较难快速沉淀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该业者表示。张松建议华东的饲料企业可以向华南和西南的饲料企业学习,比如华南的膨化料应用比例很高,而且竞争更加激烈,可以吸取当地多品种运作和低毛利竞争的经验;而西南本土企业在特种料和膨化料的经营上超越集团企业,可以学习其模式及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之处。“联鲲也可以提供膨化料和特种料相关技术和管理上的培训。”张松称。 另一个市场热点——蟹料市场,今年的竞争态势逐渐转向了产业链之争。据了解,目前不少集团饲料企业如通威、天邦、澳华等都涉足苗种生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立侨表示,现有的苗种培育和成蟹养成分离的生产模式,主要问题是各个环节只关注自己的效益,很少考虑下游生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蟹苗,导致生产与需求存在脱节。“建议有实力的饲料厂涉足苗种板块。”陈立侨说。 此外,陈立侨也呼吁蟹料企业要正确定位蟹料,不要再重点关注原料的“如何替代”,而是从根本上探讨“营养需要”和安全、高效配合饲料,以养殖出优质蟹来满足消费市场的真实需求。同时他建议蟹料企业最好能生产滿足苗种和成蟹养成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特性的系列饲料,将更利于河蟹的养成。 会场剪影 第一届联鲲水产饲料技术研讨会(淮安场)由广州市联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联牧蛋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鱼来鱼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布勒集团、越南永环集团协办,共吸引了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等地饲料企业约240人参加,与会的主要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立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苏州大学教授叶元土、布勒集团首席研发工程师Andreas Roman Krische、广东联鲲集团总裁杨勇博士、副总裁张松博士等。 部分嘉宾特写 广东联鲲集团组建于2016年,但拥有在行业耕耘十多年的团队,目前其产品覆盖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越南、缅甸、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涉足全球60多个水产养殖品种,与600多家饲料企业建立合作,其合作企业的水产料产销量达到600多万吨。 会场花絮 部分嘉宾的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立侨: 酸性pH胁迫下,河蟹摄食正常,但饲料系数升高,将能量和物质主要用于维持体内稳态,次要用于生长和抗逆,因此蜕壳周期延长。 碱性pH胁迫环境下,河蟹摄食量较低,机体免疫器官受损,抗逆和免疫性显著降低。碱性pH胁迫环境显著抑制河蟹的排氨率,血氨升高,机体处于氨氮胁迫状态。 单独添加VC对河蟹的抗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单独添加VE会提高体内MDA的含量,河蟹的抗氧化能力没有明显改善;联合添加VC、VE显著降低了蟹的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效率,提高了抗逆和免疫性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解绶启: 饲料企业向养殖户推荐产品时不要只谈价格高低和诱食性怎么样,而要告诉养殖户用了这个产品能赚多少钱。 苏州大学教授叶元土: 差异化的饲料原料是中小饲料企业的生存基础。另外,肉食性鱼类吐料多发生在有胃鱼类,其诱因如蛋白质因素(鱼粉中肌胃糜烂素等损伤胃黏膜,胃部损伤可引起吐料;蛋白质腐败产物可引起反胃)、油脂因素(油脂氧化产物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可以引起吐料;氧化油脂的风味、哈刺味等可以引起反胃而吐料)及其它因素(胃黏膜损伤、反胃因素等)。 【关键字】:饲料 膨化饲料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