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林文辉 南美白对虾“EMS”、成活率低、长不大,是目前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现象,导致养殖场与种苗场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指责。最常见的是养殖场舍近求远,而不用附近种苗场的虾苗。养殖场买来的虾苗成活率低、养不大甚至早期全军覆没(EMS)是事实,而种苗场同一批苗在其它养殖场养得很好也是事实。 我们曾经怀疑“种质退化”、“饲料质量差”、“环境恶化”等各种因素,并在各个环节中相互猜疑。平心而论,二十几年的亲本选育,越选越糟糕的可能性很小,专业而规范的育苗流程,种苗质量越来越差完全不可能;二十几年的对虾营养需求研究和饲料研究,饲料越做越差也似乎不说不过去;至于养殖环境恶化,我相信养殖户池塘处理的流程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当然,南美白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以上这些现象的根源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在于种苗包装、运输、放苗所引起的应激。我们虽然按常规规范操作,但当今的虾苗已经不同以往了,当今的对虾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速率高,组织器官娇嫩。在种苗包装、运输和放苗过程中出了新问题——娇弱的“一代苗”承受不了传统操作规程中所产生的应激! 虾苗在包装、运输、放苗过程中承受的应激有:高压应激、高氧应激、减压应激、温度应激、盐度应激、pH应激、氨氮应激、离子应激等等。而我们传统操作上,只关注盐度和温度应激对于当今的“一代苗”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必须进一步研究虾苗在包装、运输和放苗中所产生的这些应激对南美白对虾生存、生长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部分解开南美白对虾“EMS”、成活率低、长不大之谜。(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