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冬去春来,一个冬天营养消耗大,体质变差,又到了鱼类赤皮综合症的高发季节。这个病几年前曾经给盐城地区的鲫鱼养殖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有时候发病率超过五成,甚至能造成爆塘(整个池塘死亡大半)。但这几年发病情况轻很多,这是得益养殖户对这个病的认识提高以及预防意识的加强。 为什么叫“赤皮综合症”?因为发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水温,不同病原,会有多种不同症状,实在不是赤皮、水霉、疥疮等单个词汇能概括。 主要症状有:坏死灶、赤皮、疥疮、竖鳞、腹水、突眼、赤皮、水霉…… 此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的。虽然都叫赤皮综合症,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单纯性赤皮 最容易治疗的单纯赤皮,表皮有红斑。最大特点是感染快,可能今天检查只有百分之几的感染率,三五天后再看感染率就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多数只感染外表皮,病菌没有深入到肌肉。将病灶和鳞片刮开,看看里面是不发红。只要发现的早,光外用消毒剂用到位一般就能有效控制,比如二氧化氯、碘等。但如果严重到肌肉都已经被感染,就一定要结合内服抗生素、增强体质、调水等措施。 二、疥疮和打印 如上图,病菌感染肌肉,肿胀、形成脓包或者坏死灶,甚至烂出洞,露出内脏。这种关键是要内服对症的抗生素,结合外用消毒。 这一种危害最大,有明显的出血发红症状,属于全身感染。和鱼的体质差、水质恶化有关系。不耐刺激。如果有进水、刺激性的消毒剂(氯制剂)、温度突变等应激因素出现,很容易出现爆发性死亡。更容易出现竖鳞、腹水、水霉等症状。死亡率高。 其他症状:突眼、水霉(丝状菌)、竖鳞、腹水等等。多数说明鱼体质很弱,全身感染有了继发性疾病。 因为此病是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所以常常会有一些诱发因素: 1、冬天不投喂或者投喂的饲料比较差,导致鱼体质下降。 2、鱼种下塘冻伤、擦伤,未及时消毒。进水鱼顶流溜边,在水泥护坡上擦伤。 3、维生素(vc)缺乏症。 4、寄生虫叮咬的伤口(锚头蚤)。 防治方法: 预防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冬季消毒。特别是鱼种下塘、气温回升和进水,推荐用优质的复合碘。二是冬季优质饲料的投喂。尤其注重多维特别是vc的添加。不光能保膘增重,更能增强体质。三是秋季锚头蚤的预防,防止带着伤口入冬。 治疗:外用推荐用复合碘。而内服,因为气温低,投饵率很低,所以抗生素、多维之类的添加需要根据体重来算,而不能根据饲料来算。而且由于吃料慢了,所以要加粘合剂。盐城这里会用特殊的方法,用次粉做成“面条”,晒干碾碎后投喂,药不会散失。 【关键字】:鱼类赤皮综合症 症状 感染 治疗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