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大咖解读:全球对虾产业呈现好转趋势,国内需求旺盛

2017-4-20 07:30|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23285| 评论: 2|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对虾是水产养殖业非常重要的产品,支持了全球8%、超过1.3亿人口的生计,本次论坛对各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行业难题的平台。”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项目经理Yuam Derun在致辞中讲到。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钒、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何鸿浩、中国水产频道 张红
  文/图 海鲜指南 沈基文 陈磊

  “对虾是水产养殖业非常重要的产品,支持了全球8%、超过1.3亿人口的生计,本次论坛对各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行业难题的平台。”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项目经理Yuam Derun在致辞中讲到。

  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

  4月19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中国对虾之都”广东湛江市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作为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专业最前沿的对虾产业研讨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8届。在中国对虾产业进入急需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会以“合作共赢,创新发展”为主题,对行业现存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重要嘉宾

  研讨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虾饲料、种业、养殖、流通4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第二部分则邀请了来自全球主要对虾主养国的产业专家介绍各国的对虾生产及贸易情况。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孔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丽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海涛、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工程中心主任、技术总监程开敏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对行业现状进行了剖析,以期引导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何建国:迈向生态的对虾养殖业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在10年前一直在研究和推动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他主导的生态养殖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养殖模式,并提出我国开展对虾生态系统的养殖是必须的。

  何建国指出,水产养殖是高效生态系统管理的活动,它是基于水这个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它的生态位,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一味想将病原排除在养殖系统之外,未免有点疲于奔命,从而形成“养死效应”。

  从何建国防控白斑病的经验来看,养殖生态系统不平衡是对虾白斑病暴发的根本原因,病害发生是生态系统不平衡与崩溃的标志。环境的胁迫越大,病毒由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机率越大。目前,我国对虾养殖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缺失、养殖单一品种,食物网不完整,物质流单一,物流链短,营养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一个地区养殖对虾4-5年多会暴发病害。因此,通过先调环境,减少环境胁迫,再通过增加生态多样性(混养)切断病原传播,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我们建立了13套适合不同盐度和地区的生物防控技术,对虾的产量从1991年到2012年是在稳步上升的,现在白斑病在中国已不是主要问题,说明白斑病是可以通过生态手段控制的。”

  针对现在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的EMS病害问题,何建国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胁迫是导致EMS暴发的主要原因,其暴发的根本原因则是养殖水休富营养化、养殖生态紊乱阻止了对虾氨氮的排放、养殖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生态系统调控技术应用不足,最终导致条件致病菌暴发。其实主要解决出路就是消除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选择适合环境容纳量的管理模式,提高养殖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等方面着手。

  对于控制EMS的暴发,何建国提出三个建议。第一,采用能抵抗气候变化的养殖模式,比如工厂化养殖,并通过物理和益生菌去除氨氮,保证池塘底部溶解氧维持在2mg/L以上,水体弧菌控制在1×103以下。适度产量,控制在5-12公斤/平米。第二则是采用对虾生态系统养殖——与植物轮作和共作,低盐度地区可采取养一造虾再种一造菜的模式,盐度高的地方可采取虾菜共生养殖技术。第三则是精准测水和调水,通过准确检测水质的各项指标,根据水质指标进行调控,比通过经验养殖虾成功率要高。

  崔和:中国对虾生产和国内外市场形势分析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在会上分享了全球对虾生产及国内外市场形势。

  2016年全球对虾总产量约400万吨,比2015年增加约3%。中国、印度、泰国、印尼、越南、厄瓜多尔6大主产国产量超全球总产量75%,其中,中国总供应量约140万吨(养殖130万吨+捕捞10万吨)。

  据《水产前沿》了解,尽管中国对虾产量在全球主产区遥遥领先,但由于养殖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下跌导致中国对虾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且这一趋势短期内不可逆转。

  在全球消费量上,我国对虾消费量约160万吨,消费趋势处于上升通道,而市场30多万吨的缺口则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对虾约35万吨,全球进口量第二,而第一位的是美国,进口量为60.5万吨。

  厄瓜多尔、越南、泰国、印尼、印度、阿根廷等国是中国进口对虾的重要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据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对虾进口量为4.2万吨(不含边境贸易,而中国对虾进口主要通过边境贸易完成)。以厄瓜多尔和印度为例,厄瓜多尔和印度对虾出口的三大市场是美国、欧盟和越南,厄瓜多尔出口到中国的对虾是7000吨,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对虾是3500吨。

  孔杰:对虾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孔杰

  “在对虾选育方面我国在技术层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目前我国已有7个南美白对虾国家级新品种,可以说,我国现在也成为了一个良种大国,下一步怎么走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孔杰在报告中说道。

  据孔杰介绍,水产家系育种技术70年代初起源于挪威,一直是我国育种技术研究的空白点。国内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采用对虾人工授精技术,但步骤繁杂,效率低下;到90年代,家系培育开始兴起,但是其设施上的限制使得很难突破数量上的局限性;到2000年以后,开始引进家系/个体标记技术,大大提高了选育的效率。“2004年,我国和挪威开展家系选育的研究,目前家系育种技术已经应用到中国对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大菱鲆等十几个品种。以国内中国对虾家系选育为例,其选育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已经选育了13代,从现在的养殖效果来看,平均商品规格达到10头左右,发病率10%左右,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孔杰从规模化家系培养技术、性状测试技术、选择指数计算、种质扩繁与控制技术、家系/个体标记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对虾家系育种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以南美白对虾“壬海1号”为例介绍其取得的选育效果,“从收获体重、日增重、存活率这三方面来看,我国选育的南美白对虾“壬海一号”与国外某些品牌亲虾相比并不逊色,甚至还略优于它们的表现。但是国内选育亲虾为什么没有推广开来,这与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短板有关。”

  根据我国对虾多样化的养殖模式,需要家系数量多、个体多、品种多类型多等的特点,孔杰建议搭建联合育种平台,例如成立海水育种中心、淡水育种中心、工厂化育种中心、生态育种中心等各个方面进行定向选育,以满足中国多样化养殖模式和环境的需求。另外,在国家层面建立综合测试、评估中心,负责各种选育的测试并制定统一的育种和生产标准。而在育种公司的层面,公司则依据各自不同的目标,独立实施育种。公司间通过育种平台获取技术支持,实现育种材料互换、信息共享。

  田丽霞:免疫增强剂对对虾生长、免疫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丽霞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丽霞介绍了虾青素、壳聚糖、果寡糖三种免疫增强剂对对虾生长、免疫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报告指出,虾青素是对虾体内的重要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强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倍,可清除动物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对保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不仅能够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效率,还能够提高对虾免疫能力,提高其抵抗低溶氧应激的能力,改善成活率。综合考虑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田丽霞建议饲料中添加125-150mg/kg浓度的虾青素,还可改善对虾体色,提高市场价格。

  另一种免疫增强剂为壳聚糖,它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降解产物,研究认为,壳聚糖可提高水产动物肠道、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脂肪的转化,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从面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田丽霞指出,饲料中壳聚糖的添加虽然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生长无显着性的影响,但能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增强对虾对环境应激的抵抗力。综合考虑对虾的生长、免疫及抗应激能力,建议饲料中添加3.0g/kg浓度的壳聚糖。

  果寡糖对提高南美白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应激能力也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动物肠道中微生物区系平衡,可作为有益微生物的底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同时抵制有害微生物。饲料中果寡糖的添加能够提高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抗氨氮应激的能力,改善成活率。此外,饲料中果寡糖的添加还能够提高幼虾的生长效率及免疫能力。综合考虑幼虾的生长、免疫及抗应激能力,建议饲料中可添加1.0g/kg浓度的果寡糖。

  张海涛:对虾饲料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水产技术总监张海涛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水产技术总监张海涛在报告中详细总结了中国对虾饲料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久以来,对虾饲料行业集中度非常高,3大企业的对虾饲料销量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60%,前5大公司占比可达70%以上。其实国外的饲料市场情况也是一样,饲料集中度也是非常高,基本集中在前5位料企之中。目前,我国对虾饲料年产量为130万吨的规模,同时,国内饲料厂商也在纷纷布局海外市场,目前的对虾料年销量为19万吨左右。”

  针对现在的市场变化趋势,张海涛指出,集团化饲料企业会逐渐进入细分市场并进行专业化的竞争。在产品开发方面,会往功能性虾饲料、发酵虾饲料、微胶囊虾苗开口饲料、专用定制虾饲料(高位池定制料、工厂化定制料、定制混养料)方向发展。在产业方面,会逐渐往工厂化、规模化、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标准化质量监控体系发展。在市场方面,集团化企业会更加积极往国际化方向发展。例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2015年,恒兴、通威在越南已经有3家分厂,新希望分厂达到8家,东方希望6家,特驱3家,海大1家。

  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张海涛也提出了他的建议。“首先,企业要从宏观到微观、市场洞察到业务设计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研与可行性研究。在人才结构方面,行业会逐渐从经验型升级到学院派,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化培育。产业也会集群抱团出海,整合资源。合法、合规、着眼未来,持久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维成为主流,技术创新与品牌塑造的工匠精神与精品战略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刘建军:当前对虾养殖问题与应对思考

  杨建军代程开敏作报告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工程中心主任、技术总监程开敏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最大的特点是养殖模式呈现多样化,例如如东小棚、北方土池标粗、福建的小型高位池、北方工厂化养殖都在蓬勃兴起。另外,养殖区域也在逐年扩大,已经从传统的南方主产区往北方发展。但是从1990年到2016年,对虾养殖病害问题仍然是老话题,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水源污染、从业人员盲从心态严重、技术匮乏、一窝蜂式、跟风式养殖、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产、用药随意、思维固化、缺乏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急需考虑的内容。首先,在饲料方面刘建军建议推广阶段性营养强化饲料和保护肝肠,免疫增强等功能性饲料,并且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推出常规饲料。但是他认为,提高养殖技术仍然是重中之中。

  “首先就是要突破思维的限制,与时俱进,有些传统的思想需要及时改变。比如说养虾必须用抗生素吗?养虾必须大量换水吗?养虾必须培藻吗?以前适用技术现在不一定还适用,养殖技术提升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核心,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水质调控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和饲料投喂技术”。

  “比如在调水方面,我认为菌相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决定因素,虾病发生的几率并不会因为好的藻相而明显降低,相反养殖成功的池塘也不定是我们认为的好藻。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池塘菌相的不同。菌相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是说藻类是无用的,它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菌藻达到平衡才可以使虾的生长性能表现出来。所以我建议养殖户放苗前先培菌再培藻,养殖过程注重维护菌相稳定,不要教条化理化指标标准,药物不是必需品,关键是要加强管理,细节才能决定成败。”

  开放式讨论环节

  问题:EMS和中后期偷死的区别?

  何建国:我发现现在更多是慢性的偷死,而不是像EMS这样的急性死亡,还是和环境有直接关系。现在的难点在哪里?在降低养殖密度。近两年通过减少养殖密度如5万尾一亩改成3.5万尾一亩,反而去年的全国产量增长了7%。另外,通过控料、通过环境调控来控制疾病,不但产量没有少,反而全国总产量还很高。不是对虾能吃多少就喂多少,喂得太多,水体氨氮超标,环境恶化,很容易造成氨氮中毒。所以现在养殖户不要太贪心,中国的对虾产量也不要再增加了,维持在140万吨就可以了,这样或者能赚钱。

  下一步,国家虾体系要做的就是为产业提供环保排放技术,做到可持续养殖。EMS有效的防控,首先是改变养殖户的观念,现在海大集团的养殖示范基地,投苗只有1.25万尾/亩,效益依然可观。

  刘栋辉:现在珠三角的南美白对虾养殖80%是鱼虾混养,也是生态养殖的一个模式。所以说,任何产业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另外随着养殖人群的优化,年轻人开始进入养虾业,对病害防控,对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也不要对白对虾依靠太高,罗氏沼虾、青虾等也有很大发展前景。

  问题:如何看待饲料企业不断推出高价位、高营养的产品?

  田丽霞:近年每年饲料企业推出高价格、高营养的饲料,满足养殖户的需求,提高成功率,这是提高企业饲料上升的途径。但企业最好找水质好、管理水平高的区域来推广,饲料企业用这样的例子来推广无可厚非,但在养殖不好的地区,料企就不应该为了提高产量而去满足养殖户对低质低价饲料的需求,这样对环境越不好。

  问题:饲料企业要不要做功能化饲料?

  张海涛:公司应尽可能地鼓励养殖户进行精准化投喂、管理和用药。

  何建国:专门化饲料我认同。如工厂化养殖,藻类很少,靠换水来养殖,所以专门为对虾提供更多营养的饲料,这是虾获得生产支持的途径。但功能化饲料我不认同。

  问题:海大的服务营销模式目前有何调整?

  刘栋辉:海大服务营销也存在升级过程,从2009-2012年,对虾病害不突出时候,珠三角土塘养殖800-1000斤很平常。当时推广和服务还是比较简单,海大招聘很多院校的大学生,为他们培训简单技术后,也可以和养殖户对接,顺便把产品推广出去了。当时对虾养殖产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2012年后,病害暴发,我们不可能再简单的服务,一定要转向精英化服务,目前海大推广人员500人,但工程师达到了100多人,占比20%。

  问题:现在虾病非常流行,目前中国有无做抵抗病害的选育品种?(外国嘉宾提问)

  何建国:目前养殖户追求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其抵抗病害的能力就会下降。目前台湾罗竹芳教授在做抗白斑病毒的选育,但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这样的虾是不能抗EMS。下一步,我们也期待抗白斑病毒的选育品种出来,但同时也担心会导致EMS暴发。对于病害来讲,对于对虾来讲,选育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困难重重。

  问题:对虾养殖目前的两个方向,一个工厂化,另一个生态化,您怎么看待?

  何建国:生态养殖是原来的对虾池塘今后的方向,工厂化是内陆养殖方向,两个都是主流,高位池的模式可能会有所萎缩。

  更多精彩花絮~~


  【关键字】:大咖 解读 全球对虾产业  对虾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ragonfish 2017-4-20 15:17
田丽霞教授ppt里明显讲了四点,包含酵母细胞壁,报道里说她只讲了三点,虾青素、壳聚糖、果寡糖。这可以算是报道不准确吗?
引用 wangwg 2017-4-20 08:59
nui

查看全部评论(2)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