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今天是跟杜国平老师走访如东市场的第三天,也与江苏省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成功“会师”。经过这几天的走访,对于如东市场的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其中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苗企的更替和多年持续高产的“养虾达人”突然养殖失败。你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从经销商那了解到一位养殖大户或者说养虾高手的情况,我们也到他的养殖场向他了解了相关情况。据该养殖户介绍,该区域他总共有一百多张小棚,每个棚的长度都在40m左右。2014年,虽然在12月25日左右下了大雪,但由于有几十个小棚都有保温措施,选择将对虾养殖到20-30头/斤,到春节期间平均收虾超1500斤/张;2015年留到元旦的二十个左右的棚,平均亩产超过1800斤/张。即使是养殖效益不是很高的去年,平均每张小棚的产量也能在一千斤左右。 然而,今年早造虾的养殖几乎可以算是全军覆没。 游泳足发红却不蜕壳,蜕壳后的虾则成颜色泛白的铁虾 对于他来说,最让他烦心的是经过90天的养殖,所有的对虾都出现长不大的问题。对虾规格最大的小棚也只固定在130头/斤左右,“不长也不死”。 “所有小棚的对虾蜕壳时间都非常长,游泳足发红却不蜕壳,蜕壳后的虾则成颜色泛白的‘铁虾’。而且无论水质如何调节,都不能调节到正常的水色,单以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我就投入了许多却发现不能有持续性的效果,索性就让小棚内的对虾自生自灭。如果出现死虾的话,我就把整个棚的虾全部出售。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算,今年差不多要损失近百万。”受访者表示。 蜕壳不全,头胸甲仍带有虾肉 另外一位具有多年成功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则告诉笔者,他养殖的一百多个小棚中,有二十多个小棚出现慢料的情况,也就是说对虾长不大;另外有几个棚出现蜕壳不顺的情况导致软壳,掉苗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 在他的养殖场,主要出现这几个问题: 1.第一天时出现几条完整的虾壳浮在水面上,第二天发现数量增加,第三天则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有几个小棚看到头胸甲中还含有虾肉,经过三四天批量死亡后死亡率逐渐下降。 3.让他烦恼的则是对虾长不大的问题。经过90多天的养殖,对虾的规格只在90头左右。 虽然对这些小棚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恢复效果仍不甚理想。 致谢:本文顺利完成离不开南通巴大饲料有限公司刘军、天邦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何强、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对虾协会提供的各种帮助,特此致谢!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