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杂志 李齐财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6月29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论坛(为全球水产养殖论坛的分论坛)在福建福州举行,政府部门相关代表、国家渔业技术体系及水产养殖业上下游从业者、国际相关机构代表近200人参会。 会上,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张健对循环水养殖创新模式进行了分享,循环水养殖技术(Intensive Pond Aquaculture,简称IPA)始于美国,十几年之前就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但是并未得到全面推广,2013年被引入中国,才迅速得到采纳和推广。截至2016年,在中国共建有1500多条水槽,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等地区。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池塘高产精养技术,将鱼养殖在封闭水域中所建造的流水槽内,并在水槽的前段安装推水设备,在尾端装有排污设施。本质上,循环水养殖只是在众多水产养殖技术当中符合大自然养殖规律的一种,并不是能解决一切养殖问题的‘神器’,只是为水产养殖提供能多解决方案,提高养殖可控性和可持续性。”张健表示。 张健称,比起传统的池塘养殖,循环水养殖具有几大优势,包括:1、环境友好:不向养殖系统外排放任何污水,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能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2、高产:较传统池塘养殖提高产量300%,从而帮助减去了增加了的塘租,饲料,劳动力和能源等成本;3、质量安全:由于鱼长年生活在流水环境中,无应急因子,不得病无需使用任何药物和化学品,从而使鱼质量更佳,更安全;4、更具操作性:因为超高密度,日常管理和捕鱼都很方便;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鱼都能同时进行养殖,有利于全年均衡上市,而非集中上市。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