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由中国主导的首个国际化鲆鲽类养殖标准要建立了!

2017-7-1 22:50|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20831| 评论: 0|来自: 海鲜指南

摘要: 6月30日下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以下简称大菱鲆分会)与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ASC国际负责任鲆鲽类养殖标准开发咨询会,对鲆鲽类养殖国际标准进行探讨,以此推动全球首个鲆鲽类养殖认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鲆鲽产量占全球第一的中国主导,要建立国际首个鲆鲽类养殖标准了!喜欢多宝鱼的吃货们看过来!
  
  文/图 海鲜指南(seafood-guide)沈基文
  
  6月30日下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以下简称大菱鲆分会)与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ASC国际负责任鲆鲽类养殖标准开发咨询会,对鲆鲽类养殖国际标准进行探讨,以此推动全球首个鲆鲽类养殖认证标准的定稿执行。
  

  会议现场
  
  中国鲆鲽产量全球第一,然而还没有一个系统的鲆鲽类养殖标准体系
  
  据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介绍,目前中国已开发的鲆鲽类养殖品种有12种,其中大菱鲆(多宝鱼)、牙鲆和半滑舌鳎是最主要的三大养殖品种,产量约占全国鲆鲽类养殖总产量的98%以上。
  
  “经过过20多年发展,目前全中国有超过3000多家多宝鱼养殖企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年产量稳定在7-8万吨,最高峰达到12吨。”大菱鲆协会会长雷东透露。
  
  然而产量占比如此之大的鲆鲽类,目前还没有形成任何一个系统的养殖标准体系,大菱鲆分会与ASC此次举办的咨询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而开展。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在致辞中提到:“中国渔业过去经营情况松散粗放,我们希望通过认证这种方式让产业规范发展,国外的先进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鲆鲽类认证意义更大。FAO统计,中国大菱鲆产量如果和韩国日本加起来能占到全球的80%。由发展中国家带头或是我们直接制定,意义都更深远,标准制定更符合生产实际。”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张经仪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雷东
  

  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
  
  中国主导,首个国际鲆鲽类养殖标准开启建立
  
  在此次鲆鲽类养殖认证标准开发咨询会期间,ASC总裁Chris Ninnes接受海鲜指南采访时介绍,ASC成立于2010年,目前ASC在全球有500个养殖场通过其标准认证,认证的品类包括三文鱼、罗非鱼、贝类、巴沙鱼等品类,认证产品超过125万吨总产量。
  
  “我们的认证品类现在也在不断扩散,认证标准的建立超过2000个单位或专业人士的参与,我们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的带动水产养殖和市场端的连接作用,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此次鲆鲽类养殖标准开发咨询会上为大家解读标准的王松林是ASC在中国的高级顾问,目前主要负责ASC在中国的推广工作,这次为何单单选择了鲆鲽类?王笑松笑道:“其实国内的多宝鱼养殖企业有这样的需求,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国际标准。这个讨论只是标准开发开始,首先将更适合中国的标准制定出来,我们要帮行业设计一个更高却不是高不可攀标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第一步先完善标准,未来ASC会做标识的推广。”
  

  ASC总裁Chris Ninnes
  

  图为ASC团队,右一是ASC在中国的高级顾问王松林,目前主要负责ASC在中国的推广
  

  现场对ASC鲆鲽类标准进行解读、咨询讨论
  
  大菱鲆协会会长雷东认为,建立标准有助于多宝鱼产业更好地发展,“除了标准,目前协会正在组织建设内部质量安全体系,核心企业已开始实施留样备查制度,保证协会卖出去的鱼能自证清白。鼓励企业加入当地合作社,抱团,打出自己的品牌,让质量好的鱼价格更高。”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化鲆鲽类 养殖标准  鲆鲽类   鲆鲽类养殖标准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