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55天4头,5亩塘盈利9.1万,年赚近百万,这种“快攻”养虾模式要火啦!

2017-8-14 20:10|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44202|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广东新会南镇德叔,普通5亩土池淡水养殖,6月11日投苗,8月4日收虾,喂料4360斤,共抓虾4200斤,不到两个月轻松盈利9.1万。德叔的养殖成绩一出,南镇这个珠三角的小村庄又一次为之沸腾,因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55天,24头!5亩土塘产量4200斤,不到2个月盈利9.1万!”你可能会列举无数个不成立的理由,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了。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钒
  
  广东新会南镇德叔,普通5亩土池淡水养殖,6月11日投苗,8月4日收虾,喂料4360斤,共抓虾4200斤,不到两个月轻松盈利9.1万。德叔的养殖成绩一出,南镇这个珠三角的小村庄又一次为之沸腾,因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常态:德叔采用“快攻”这种完全颠覆主流养殖理念的策略养虾,已经连续取得10塘虾成功,盈利近100万。
  

  德叔(右)的成功绝非是偶然事件
  
  我们先来看一看德叔的养殖数据
  

  
  德叔养虾20年,见证了珠三角养虾业的兴衰,在经历了多年低迷后,德叔也在思考重新调整思路,今年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手法养虾,简单说来就是优质苗+低密度+攻料,50-60天结束战斗的策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短平快”模式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让虾快速生长的同时又不发病,这个看似风险很大的策略,已经让德叔以及他的亲戚颇为受益,德叔也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养殖管理理念。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听了他的介绍,或许会彻底颠覆你对传统土塘养虾的观念。
  

  抛虾取样
  
  一、选好苗
  
  德叔指出,选好苗是“快攻”养虾模式成功的关键,而且他只养一个品牌的虾苗,因为只有摸清楚虾苗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
  
  “我今年清一色用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壹)的虾苗,未曾失败过一次。我现在算是摸清楚海壹虾苗的习性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抵抗力好。南镇一带一般养50天即可达到50-55头规格,棚虾养70-80天达到37-38头规格。我用‘攻料法’55天能养到24头,如果再养10天肯定能达到十几头的规格,说明这条虾的生长基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只追求好苗,贵一点没问题,因为苗钱的成本并不高。广东台山、广西现在又开始流行用土苗,我觉得是一种退步,如果苗不好,多好的技术也养不出虾,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
  

  55天长到27克的大虾
  
  二、低密度
  
  德叔今年另一个改变就是采用“优质苗+低密度”的养殖模式,放苗密度为白水塘3-4万/亩,冬棚4-5万/亩。尽管密度比以前降低,但产量和效益却比以前还要高。据德叔介绍,今年他所有的塘口都是养至35头以上大规格出虾,平均亩产1000斤以上,每批虾养殖周期65天左右,按照这个节奏一年可以养4茬虾。
  
  “使用“优质苗+低密度”的养殖模式有很多优势。首先,密度越低则成活率越高,成功率也越高,而且更容易养出大规格虾,获得更高的虾价。其次,低密度可以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风险,要知道多养一天就多一天风险。最后,养殖时间短可以降低很多成本,比如减少了电费、动保产品的投入。饲料系数也会降低,因为时间短,出虾快,我今年的饲料系数一般都是0.9左右。”
  


  三、稳水质
  
  高投喂量最担心的是底质恶化,亚硝酸盐超标,所以稳定的水质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但是德叔的稳水方法也与常人不同:不用菌,只用肥。尽管池塘的淤泥有20公分厚,但他也不洗塘,不改底。
  
  “以前把塘底洗得很干净反而不好养。塘底有淤泥更容易肥水,藻相也会更稳定。如果经常用化学性底改,还会对虾造成应激。现在我也不消毒了,消毒很容易造成水变,危险性很高。”
  
  “我调水只用肥,不用菌,一般情况下3天追一次氨基酸肥。特别是发现水突然变得很‘漂亮’时,这是水变的征兆,更需要提前补肥预防倒藻。养虾水够肥,藻相稳定才能高产,最好是后期形成微浊水(增氧机打起来有点浊)。浊水的池塘产量一般都不会高,一定要注意保持藻类有一定的丰度。”
  
  “只要水够肥,藻相稳定,亚硝酸盐和氨氮基本不会超标,我的池塘养到后期亚硝酸盐一般只有0.1左右,这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保证。”
  

  收虾现场
  
  四、喂足料
  
  先看看德叔的“攻料法”喂虾有何特点:
  
  1、使用42个蛋白的优质草虾料,一天喂2餐,早上6点、下午3点各一餐。
  
  2、投苗后第二天即开始投料,要足量投喂,以投20万苗为例,10斤/餐(20斤/天),每天增加大概10%,到清罾时大概喂到18斤/餐(36斤/天)。
  
  3、上罾后如转肝正常,要大胆加料,而且是餐餐加料,一餐加3-5斤,有时一餐加30-40斤,最高峰时20万苗一餐喂110斤(5.5斤料/万苗),养殖过程中通常不会减料或停料。
  
  “我对饲料要求高,并不是任何饲料都适合于‘攻料法’。对虾吃料分两个步骤,先用前足捡起来,然后再放到嘴里咀嚼,如果饲料的水稳定性不好,时间一长就容易散开。我一天喂2餐,投料间隔时间比较长,这就更求饲料有很好的水稳定性。我现在所使用的饲料浸泡14小时仍能保持很好的形状,避免了饲料浪费和污染底质。”
  
  “‘足料法’有3个好处,第一,我曾经听专家介绍过,南美白对虾是非常贪吃的动物,而且是杂食性的,如果饲料不够,就会去吃杂藻、死藻、底泥,这样一来肠胃肯定会差,导致发病。第二,“足料法”能促进生长,提高体质。第三,减少白便发生机率。因为够料的情况下减少了摄食杂质的可能,而且虾的体质强,用这个方法今年我都没有遇到过白便。”德叔解释道。
  

  收虾现场
  
  五、多增氧
  
  吃料越多,耗氧则越大,只有保持高溶解氧水平,才能满足对虾的生长。以5亩塘(1.3米水深)为例,德叔配备了4台叶轮式增氧机,平均一亩地配1.2千瓦增氧。头20天开一台增氧机,20天以后开两台,养殖中期开3台,到最后冲刺阶段开足4台增氧机。同时,在天气变化时使用增氧剂拌料投喂。
  
  “今年很多人养的虾出现黑鳃、暗鳃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是溶氧不够造成的。只要注意保持水质的肥度和稳定,多开增氧机,溶解氧一般不会低,亚硝酸盐也不容易超标。实际上电费的成本非常低,增氧机千万不能省。”
  

  在天气变化时使用增氧剂拌料投喂
  
  六、少用药
  
  德叔认为养虾操作越简单越好,越复杂越难养。以以上案例为例,他整个养殖周期只用了3000元动保产品,其中包括5箱增氧剂和2000元肥水产品。
  
  “我不喂抗生素、中药,因为会影响吃料。营养产品也不用,因为优质饲料的营养绝对是够了的。益生菌、底改也不用,泼一次药就是一次应激,还容易造成水变。可以说,我养的虾是生态虾,而且省了很多工夫。”德叔介绍说。
  
  七、重管理
  
  德叔一不喝酒,二不打牌,用他自己的话说,养虾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他一直强调,养虾不能三心二意,很多人喂完料就去打牌喝酒,停电、下雨了什么都不管,那给他再好的苗也没有意义。只有管理要到位,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这钱才算赚得稳当。
  


  后记
  
  德叔颠覆性的养虾理念提供了另一种成功的途径,但养虾各师有各法,切不可人云亦云,每个养殖户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池塘条件、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养殖理念,而不是生搬硬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从现在的养殖大环境来看,如果养殖周期越长,则风险越大,成本也会越高,可以说,缩短养殖周期是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养殖户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据笔者了解,珠三角目前正在兴起以“短平快”模式制胜的养虾策略:采取“优质苗+低密度+足料”的方法养虾,基本做到了30天达到90-100头规格,打好基础;40天为冲刺期,达到55-60头规格,即可盈利;50天为收官阶段,达到30-40头规格,即可赚大钱。今年德叔以及他周边的养殖户证明了这个养殖策略完全可行,这种“短平快”的养殖模式或许会成为养殖户突破困局的一个方向。
  

  德叔收虾现场
  
  【关键字】: 2017年12号台风“榕树”   强热带风暴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