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近日,Globefish发布了一份2016年全球虾市场报告,回顾了2016年全球对虾养殖以及贸易情况。报告显示,全球对虾生产者在2016并不算太差,而是一个好年份。早期预测2016年全球的对虾总产量会下降,是因为病害和恶劣天气条件使上半年的对虾养殖业受到威胁,不过,下半年情况出现了转机。 编译/水产前沿 李钒 出口 亚洲对虾主养国产量仍然领先,估计生产了250万吨虾,其中大部分是南美白对虾。 印度是最大的出口国,出口了43.85万吨虾,比2015年增长了14.5%;越南排名第二,出口量为42.5万吨,增长了18%;厄瓜多尔是世界前六大出口国中唯一的非亚洲国家,出口量为37.66万吨,增长了7.8%;印度尼西亚排名第四,达到22万吨,增长21%;泰国第五,出口20.94万吨,增长22%;中国第六,出口20.53万吨,增长7%。 2016年中国的总产量估计在60万到80万吨之间,其中华南省份的产量大幅下滑超过15万吨。印度和越南产量都为40万吨,印度尼西亚只有35万吨,泰国30万吨。另外,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生产了25万吨斑节对虾。 拉丁美洲国家在2016年产量为50万至60万吨之间,其中厄瓜多尔和墨西哥是最高的生产国,尼加拉瓜、秘鲁、委内瑞拉和洪都拉斯紧随其后。 进口 在进口方面,2016年美国进口了60.6万吨,增涨3.2%;日本为22.36万吨,上升了4.6%;中国为35-36万吨,涨幅4.5%;不过,中国官方报道的进口数据可能存在出入,据传,中国对虾进口的很大一部分经越南走私越境。而阿根廷、加拿大、厄瓜多尔、泰国和格陵兰则是中国进口对虾的主要供应国。 进出口数据也可能有误差,因为进口加工后再出口的原材料贸易在不断增长。例如,基于这个目的,越南在2016年进口了超过30万吨的冷冻虾。 欧盟进口了78万吨虾,比2015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冷冻虾的主要进口国是法国,达到7.7万吨,西班牙为6.6万吨。荷兰、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比利时进口量均在2.5万吨至3万吨之间。 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从南美国家进口了大部分虾,而荷兰和德国则倾向于从东南亚进口。欧盟内部的贸易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德国占有率最高,从荷兰和英国进口了大部分产品。 欧盟在2016年的一次供应变化是印度的进口下降,欧盟兽医当局将印度养殖虾类的强制性检查数量从10%提高到50%,增加了进口商的成本,导致许多人从其它地方寻求产品。 产品类别 深加工虾类产品开始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2016年日本进口的虾产品中26%是油炸虾、熟虾和寿司虾等深加工产品组成的。 然而,在美国,带壳或去壳原料虾以及熟虾的需求增加,但面包虾的需求却在下降。大规格带壳虾(U/15至21/25)的进口量在2016年上升了9%,达到9万吨,而中规格(31/40至51/60)的进口量仍保持在同一水平,去年同期为8.7万吨。 市场 据欧洲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市场观察站(EUMOFA)一份名为“法国熟虾”的综合报告指出,在欧盟虾市场,虾通常被作为冷冻的原料产品进口,在进口国被煮熟后再包装。 在法国,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品作为熟制冷藏产品出售,并且对南美白对虾零售市场的考察发现,80%的南美白对虾以令人惊讶的特价在出售。 大部分热带虾仍在法国全面销售,但易于烹饪和方便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导致熟虾和冷冻虾、腌制虾类产品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认证 根据EUMOFA的消息,虾类供应的另一个变化是认证的需求增加。由于负面媒体报道的传播,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在亚洲,由于虾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使用不法劳工的做法,而经常受到批评。 北欧和西欧超市和连锁店的买家现在要求农场证明他们的产品是可持续和负责任养殖的。首选的认证形式包括满足GlobalG.A.P的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和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的最佳水产养殖实践(BAP)认证的标准。 根据EUMOFA的报告,签约认证计划的虾类生产商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但是同时拿到三个最受欢迎的认证标准并不是一个简单或便宜的过程。它的目的是提供市场准入,并向消费者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可持续。 在食品安全方面,由于发现禁用的抗生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2016年拒绝了133批货,这是自2002年以来排名第三的拒收货物的数量,被拒货物量包括印度(95批),越南(17批)和中国(15批)。(来源:Seafood Source.com)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