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与美国、欧盟等发到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水资源量、养殖水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三个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水产物联网1.0时代,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实用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成本高、可靠性低、准确性差;GSM主流、成本高,Zigbee稳定性差;平台与传感器等终端不兼容;只监不控:摆设多,实用少;没有按云计算加工,软件成本高昂;大数据:数据加工和价值没有显现;空间技术:没有空间服务功能;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物联网面临两大机遇:在技术上,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器,窄带物联网、5G,人工智能2.0,云计算,大数据,空间技术为水产物联网2.0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同时,共享经济和开放经济给水产养殖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水产物联网2.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重点在传感器的国产化、模型的内嵌化、平台的开放化、装备智能化、系统集成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物联网为环境的全面感知、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的自动化操作以及可追溯的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渔业大数据应用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模式识别、智能推理、复杂计算、机器视觉等信息处理技术在精细化喂养、养殖设施智能控制、疾病预测预警、管理决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产业化挑战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技术不成熟,第二个方面就是大型制造商接入程度低,第三个缺乏模式,第四个缺乏规范,第五个缺乏政策。要通过技术、商业模式、产学研联合起来,共同推进渔业现代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