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其他品牌大闸蟹和阳澄湖“逐蟹天下”

2017-9-26 09:45|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18849|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整理

摘要: 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大减,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过水蟹”趁机而入,业内人士表示,其他地区打出自己的品牌和阳澄湖形成良性竞争才是好事。
  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整理报道,
  
  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大减,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过水蟹”趁机而入,业内人士表示,其他地区打出自己的品牌和阳澄湖形成良性竞争才是好事。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捆蟹是个技术活
  
  9月23日起,苏州市正式开捕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边,蟹农捆蟹的功力深厚,仅仅一眨眼功夫,一只大闸蟹就乖乖地束手就擒,整个过程持续不到10秒。左手抓住大闸蟹,并拢双螯八足,右手拿着稻草缠绕螯肢三圈,接着在双螯中间与脐子中间用稻草缠绕三圈,然后将稻草系紧。还没等人反应过来,一只大闸蟹就已经捆好了。记者用手机计时器算了一下,蟹农捆绑一只螃蟹只用了9秒多。
  


  蟹农告诉记者,捆蟹是个技术活,这里头还蕴含着许多学问。捆绑不仅可以防止螃蟹四处爬动夹伤人之外,还能减少螃蟹体力消耗,以免因为存放时间较长而变瘦掉肉。此外,如果煮蟹时不捆绑,螃蟹不停挣扎,会造成蟹膏流失。
  


  阳澄湖产量大减,“过水蟹”趁机而入

  
  据了解,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平均规格为每只3.34两,比去年同期增重约6.2%,且品质高于往年。但由于养殖水域减半,总产量仅为1200吨左右,比去年减产约900吨。对此,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副会长周雪龙有一丝忧虑,“今年产量大减,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恐怕会有其他地方的蟹打着‘阳澄湖’的旗号趁虚而入。”
  
  确实,北京商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众多商家纷纷借用阳澄湖这一名号出售自家商品,甚至水产公司也会在阳澄湖开湖前两三个月将其他地区的螃蟹运送到阳澄湖。根据水产公司透露,这种“过水蟹”已经是业界公认的现象,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即使与阳澄湖合作的电商平台也难以做到时时监督,辨别真伪成为难题。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养殖户应当发展自己的商业品牌,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现象。
  
  所谓过水蟹,就是将外地的大闸蟹运到阳澄湖里泡上几天,再以“阳澄湖大闸蟹”名义销售的山寨阳澄湖大闸蟹。仅从外表看,即便是阳澄湖当地蟹农也很难分辨出阳澄湖大闸蟹、塘蟹和外地蟹的区别。因为湖蟹批发价格高,大闸蟹公司用低价的塘蟹和外地蟹冒充湖蟹售卖,是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一些水产养殖户在外地养蟹,在螃蟹销售的前几天,把螃蟹运到阳澄湖,用网兜住,再捞出来标榜为阳澄湖大闸蟹,并高价出售,极难分辨。
  
  其他地区大闸蟹打出品牌和阳澄湖“逐蟹天下”
  
  过水蟹是品牌效应引发的副作用,其实,其他地区的大闸蟹也不差,只是一直笼罩在阳澄湖大闸蟹的阴影下。为了创造自己的品牌价值,这些地区开创了自己的道路。
  

  刚捕捞的洪泽湖大闸蟹
  
  洪泽湖畔的宿迁市泗洪县拥有“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的称号,已连续11年保持江苏省大闸蟹县级出口第一的地位。今年预计产量在3.5万到4万吨之间,“有望达成12连冠”。为了创造属于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泗洪县大打生态养殖牌。目前县内建有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并通过和电商建立框架性合作销往更远的区域。“虽然还是比不上阳澄湖响亮,但也开始走出了一条属于洪泽湖大闸蟹的路”。除了洪泽湖大闸蟹,高邮湖和太湖的大闸蟹也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劲敌。
  
  在周雪龙看来,其他地区打出自己的品牌和阳澄湖“逐蟹天下”是一件好事。“这样把各地的大闸蟹给区分开了,而不是互相冒充,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趋势。大家都是兄弟,不能只有龙头,没有龙尾。把各自的品牌叫出去,这也是我们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所乐于看到的。”
  
  转载声明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