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最近,有一位专业养鱼户投诉称:因饲料原因,最近他经历了一场噩梦,损失200多万元。由于没有直接证据,索赔陷入困局,他应该如何应对? 文/中国水产频道 综合整理 大片大片死鱼,目不忍睹(现场图片,养殖户提供) 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中国水产频道接到一位水产养殖专业科班出身的养殖户(下文统称:A养殖户)报料,称其今年使用了国内一款知名品牌饲料(下文统称:X饲料)养殖草鱼,导致其养殖三方面受重创:一是养殖的草鱼死亡了25万斤,以6元斤市场价计算,损失达150万元。二是60万斤草鱼红身、掉鳞、软肚皮,推迟一个多月才以较低价上市,差价达到60万元。三是正因为使用X饲料,今年比往年少养了一批鱼,第二批养殖量计划100万斤,按一斤一元利润收入,100万斤的鱼少收入100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300多万元,除去缺氧造成的损失,预计饲料原因引起的损失达200多万元。 第一个水库死鱼25万斤的原因分析 A养殖户向中国水产频道介绍情况如下: 1、基本情况:水库280亩,水深13米到4米。鱼总量30万斤草鱼,当时水温18度左右,2月10号,有3台增氧机。 2、晚上三点停电,鱼缺氧5个小时就死了25万斤左右。 3、后面转用其它饲料后,8月份又大规模缺氧一次,台风过后,鱼满库浮头,水温30多度,鱼只死了几十斤。 4、我是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养鱼12年了。 5、X饲料脂肪含量7%。 A养殖户认为综合上面的原因分析死鱼的原因是两方面的: 1、X饲料脂肪含量过高。饲料黄色,营养不是很均匀,鱼体质差,肥胖,掉鳞,抗应激差,另一个水库后来情况得到进一步证实。 2、缺氧。这是直接的诱因。 可以这么讲,不缺氧鱼不会死,但如果X饲料好鱼体质好,鱼不会死那么多,最多死几千斤。在此,也望各位同行指教、评判。 第二个水库投喂X饲料不能运输的原因分析 这个水库6月10起鱼,当天来的是广西梧州黄老板的四台鱼车抓鱼。他刚装一个箱1000斤鱼,当场就有400斤左右鱼翻肚,后来就不敢再装了,4台车全部放空回去了。当时发现鱼表现出来的症状是鱼肚子松软、红身、掉鳞。后面用该品牌的草鱼沉水料喂了20多天,鱼勉强可以运输拉走,但是还是红身,掉鳞。鱼贩表示:这些鱼拉回去必须4小时内卖完,如果卖不完鱼体进一步发红甚至残身。后面养鱼户改用成其它公司的酵香饲料,一个星期后即发现鱼就不再红身,两个星期就发现不掉鳞了。对比很明显:同一个抬网,用X草鱼饲料时有一次抬9000斤鱼,抬网35米宽,45米长,深6你,抬网里面有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没有停电,鱼死了3000斤,后来用15天其它公司饲料后一网抬了27000斤鱼,台风下雨,晚上3点钟停电了,到早上7点30分才来电,鱼居然一条都没有死。 A养殖户表示,两种饲料投喂效果区别太明显了,这次对比分析让其进一步证实了第一个水库死亡25万斤鱼跟饲料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X饲料营养不均匀、脂肪含量过高, 最终导致鱼体质差所引发的后果。 鱼为何不耐运输?不耐缺氧?A养殖户与饲料厂家配方师、经理代表等进行了沟通。他汇总的结论具体如下: 1、饲料脂肪含量高。膨化饲料脂肪含量达到7%以上,X饲料厂家的配方师博士也表示,这样能量就过高。 2、X饲料的颜色是黄色。这样原材料的选择就比较单一,不容易达到营养的均衡。 3、养殖整个过程投料量属正常。我饲料投喂率是1.8%,还加了三分之一的沉水饲料,投喂率并不高,后面鱼不肥胖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说是喂多了也不是原因。 4、X饲料厂家代表说是水质问题。我知道他是从饲料生产工作上来的,不懂养殖,但是我还是会析,我的水库700亩水面,当了15万白鲢鱼,25万草鱼,2万大头鱼,我一个月放2吨生石灰,放3次芽孢杆菌,两次有机酸,3次磷酸一铵。4次粪肠球菌,投料区放两次底改。水色是黄绿色,透明度35公分,ph值7.0-8.0。这样的水质我觉得是好的,不存在问题。 5、X饲料厂家代表说我的鱼死和不耐运输跟其饲料无关。他这样解释:就像我们平时买猪肉吃出高血压不能说是猪肉的问题,我觉得他把他的全价饲料跟一个原料食材比较不是很科学。 6、X饲料厂家的领导说我这个情况是无法取证,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是大企业,是强势群体,我们是弱势群体,拿他们没有办法。这真的是很悲哀,很多养殖户辛辛苦苦养鱼,做饲料厂的小白鼠,饲料质量不好,造成我们的损失不管有多大,都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 大规模死鱼腐烂上浮(现场图片,养殖户提供) 大好鱼价行情,损失200多万元,谁来买单? A养殖户称,他曾去饲料厂进行协商,让他们做适当的补偿,或者帮他提供点资金恢复生产,还有提醒厂家进行饲料配方修改,但是厂家概不认账,断然拒绝。 目前A养殖户表示今年千载难逢鱼价行情就这样被耽误了,25万斤死鱼损失150万元,鱼不能运输耽误卖鱼时机,差价60万元,鱼推迟两个月卖鱼,影响第二批生产,又损失100万元左右,共计损失310万元。就算剔除当中因缺氧的原因,几十万元不计入饲料厂家责任,那么饲料公司的X饲料至少还是导致他损失了200多万元。 A养殖户称,今年养殖损失非常惨重,目前他不知到底该如何是好?希望同行指路并请评评理。 大家如何看待这一案例?文中涉及200多万元的损失,与饲料的关系有多大?另外,如果以后养殖户再遇到同类事情,应如何处理? 欢迎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业内专家在文末评论区上留言探讨!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