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几万条泥鳅因中毒死亡,触目惊心(江门市乐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小覃供)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报道,今天,中国水产频道从江门市乐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小覃处了解到,从昨晚开始,江门市沙堆镇养殖台湾泥鳅的客户彭老板的鱼塘开始出现死鱼,随着死亡快速蔓延,至今天早上,死鱼数量已达到了几万条,并且在水面全塘浮起,令人触目惊心。 大量死亡泥鳅(视频截图) 据悉,沙堆镇是江门市水产养殖重地,养殖品种繁多,主要有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斑点叉尾鮰、台湾泥鳅等。其中台湾泥鳅养殖面积有1000多亩,当地一般为土塘养殖,投苗量约10-14万条鳅苗一亩,养殖周期约3-4月,产量一般在3-5千斤/亩,饲料系数一般在1.5左右。随着养殖量增多,近年来,台湾泥鳅的价格波动极大,售价有时10元/斤,有时跌至7-9元/斤,如果遇上重大的病害、天灾等事故,养殖利润就非常微薄甚至亏本。 据了解,这个出事的鱼塘面积约6亩,水深1.2米,投水花时间已达50多天。彭老板遭遇了死鱼几万条的事故,虽然损失不算很大,但对于终年辛苦所得回报微利的养殖户而言,打击不谓不沉重。 江门市乐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小覃表示,这次死鱼基本排除人为投毒或外来水源污染所致。测量水体指标,其ph值7.2,亚硝酸盐和溶氧正常(因为如果是缺氧引起的症状,最开始是浮头,嘴巴张开,本次死鱼无发现此情况),但有一个水体指标最异常,就是氨氮含量达到了1.5mg/L,严重超标。而养殖塘氨氮安全值要求在0.5mg/L以下,最好能控制在0.2mg/L以下。 小覃称,近期来江门天气很不稳定、水温变化很大,早晚温差大,易返底,导致水质恶化,加上入冬后鱼体消瘦抵抗力差,容易产生应激,在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情况下,泥鳅发生中毒而大量死亡。死亡的泥鳅表现为充血、涨气、假死、腹部翻上等症状。 小覃进一步表示,如果养殖户一旦遇上氨氮超标致鱼中毒死亡的情况,建议最好这样做,以尽可能挽回损失(当然,如果能到当地有资质的水产服务店咨询技术员最好)。具体操作如下: 1、将死鱼捞除上岸(稍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适量换水、同时泼洒解毒、抗应激的药物; 3、调水、改底,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预防水质再次恶化; 4、视情况内服增加体质的营养药物,如中药,抑制有害病原体入侵。 在小覃的建议下,彭老板同样采用这些紧急有效的措施后,死鱼数量得到一定的控制,情况慢慢好转,但至少要等到明天早上观察效果才能确定最终是否安全。 目前正处于立冬时节,水产养殖也进入冬养阶段。因为气温越来越低,鱼的采食量和活动量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很多养殖户开始疏忽鱼塘的管理,从而致使鱼塘水质恶化,寄生虫(小瓜虫、车轮虫、指环虫等)滋生;鱼体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鱼掉膘减重产量下降;还有因冻伤、机械损失发生水霉病等鱼病频发,死亡率增加,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其实从专业养殖角度上来讲,冬季鱼塘管理注意事项有很多,也异常重要。 对于冬季如何养殖及管理台湾泥鳅,江门市乐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议如下,供大家参考。 冬季泥鳅养殖问题建议 泥鳅,属底层小型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喜卧底、钻软泥,除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生长适宜水温在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在5℃以下,或夏天35℃以上,以及天旱少水旱,它都会潜入中进行“休眠”,只要土壤中稍有湿气能湿润皮肤时,就能够维持生命。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有进行肠呼吸,这是它特有的生理现象。 泥鳅在池塘中的生活、生长情况是通过水环境的变化来反映的,因此水质管理是关键。 一、水质问题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是水体环境变化的罪魁祸首,是引起水产动物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升高,、缺氧浮头、爆发疾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调好水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就必须先从改良底质入手,改良底质必须彻底持久,才能保证水环境良好、稳定。那么,怎样快速处理严重恶化的池塘底质呢?我们先了解一下造成池底严重恶化的原因: 1)料投喂过多,残饵、粪便沉积 2)水质调控处理措施不当,杀虫剂、消毒剂种类和用量使用不当,杀灭菌藻严重,尸体腐烂、造成底质严重恶化; 3)流质性淤泥过厚,发臭、发黑,容易滋生寄生虫和病菌,水体缺氧严重,透明度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解决法案: 1)排换部分地层水(不超过总体水分三分之一),2-3天,可泼洒解毒产品+盐,防止底部毒素上升; 2)使用底改氧化底泥,让其沉入底部分解氧化淤泥,如:有浮状物,捞出塘外; 3)3-5天后,加水复位,用有益微生物活化后拌砂遍撒。 二、泥鳅病虫害的预防 泥鳅在自然水体中病虫害较少,但是在人工饲养管理不善或是放养的密度太大,水质恶化等环境严重不良时,泥鳅生病的几率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由于泥鳅病虫害初期不易观察,造成后期治疗成本大,而且对于养殖无公害出口泥鳅所用药品都是有限制的,为此我们以预防为主,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多用生物制剂进行调理。 正确诊断泥鳅疾病是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快速合理的处理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首先对有病的泥鳅进行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泥鳅一旦染病,一定要到正规的、设备齐全的鱼病防治公司检查诊断和治疗,不要乱用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延缓治病时机。 三、泥鳅常见病的防治 1、水霉病:由真菌水霉菌引起 病因及症状:由水质或机械性原因造成的出血或寄生虫形成的伤口之后感染水霉菌。病鳅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初期在病灶的四周出现浑浊和小白斑,而后菌丝向外延伸呈灰白色,呈柔软的棉絮状,肉眼即可识别,一般多发生在初冬至早春季节。 水霉菌 防治方法:解毒产品+盐兑水全池泼洒,清洁鳃部,提高有效成分的吸收。 2、出血病 发病及症状:由于长期的缺氧或生理性缺氧,导致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错乱,使得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无法排至体外,引起机体的脆弱部位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产生后发性的细菌感染,常见的腐鳍病、烂鳍病、烂头烂尾病都是由出血现象所衍生。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腹部以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肌肉开始腐烂,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衰弱至死亡,夏季易流行。如果是点状出血,主要原因多为病毒性或内脏积毒所致。 腐鳍 烂尾 出血 防治方法: 1)平时可用底改全池抛洒,投料处应多泼洒。治疗时先用解毒产品+盐泼洒,2小时后用碘+中药全池泼洒,隔日再用1次。轻微情况可以用底改处理。 2)同时结合内服药,每天2次,连服3-5天。 3、肠炎病: 病因及症状:病原多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病鱼肛门红肿,严重时有黄色黏液溢出。肠内无食物或后段肠有少量食物和消化废物,肠壁充血呈红色,严重时呈紫红色。病鳅常离群独游,动作迟缓、呆滞,体表无光泽,不摄食,最后沉入池底死亡或窒息而亡。 肠壁充血呈红色 预防方法: 有益菌或者营养物质跟料使用即可! 治疗方法: 2)中药内容每天2次,连服3-5天。 ②恢复调理期:有益菌跟料使用。 4、腹水现象: 病因及症状:因水质恶化,水中有害气体过饱和引起的。患病泥鳅多浮于水面,肚皮鼓起肠道充气泡,体表或鳍内有许多细小气泡,形成白鳍等。鳅体肠肚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不由自主的浮于水面,肠道内气体排不出体外,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死亡。 体表的细小气泡 肚皮鼓起 体内气泡 防治方法: 首先加注新水10-20CM; 注水停止后,使用解毒产品+盐全池泼洒,通透水体,平衡水体与机体的渗透压,帮助气体排放,严重时连续两天使用; 次日可用中药和碘进行消毒,防止因气泡膨胀充血发炎感染疾病。 5、寄生虫病害 泥鳅最常的寄生虫有车轮虫和指环虫,镜检确定病原。 确定为车轮虫,镜检少量(10*下5个以内)活体虫体,连续两天使改底即可;镜检确定有较大量(10*下5个上)的活体虫体,早上使用解毒产品+盐后适当杀虫,连续两天使用。 车轮虫 确定为指环虫,只要发现有活体虫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是由于指环虫的生活习性,难以较为彻底杀灭,相应的产品(甲苯咪唑类)副作用也非常大,对水体和泥鳅的伤害都非常大,内服一些驱虫药,拌料使用80斤/包,对所有鱼类的指环虫和小瓜虫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安全的同时,还有非常强的诱食性。 指环虫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