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冷门项目引得这8个国家的高度关注!

2017-11-29 22:16|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14378|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2017年11月29日,首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顺利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院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2026年,全球的渔业产量将达2亿吨,其中水产养殖是未来10年渔业增长的主要助推器。主要养殖增长将在中国,其增长量将达1700万吨,约占全球养殖增量2600万吨的2/3。”
  
  文/图 水产前沿 李静
  
  那么,这1700万吨的增长量该如何实现呢?深远海养殖作为海水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2017年11月29日,首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顺利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美国国际铜专业协会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民、国际铜专业协会上海代表处总监高屹峰,以及国内外水产养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业者约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嘉宾合影

  
  会议现场
  
  崔利锋院长向来自美国、智利、挪威、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的与会专家和企业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做了“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推动深远海养殖发展”为主题的讲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
  
  此次国际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并分为“深远海养殖相关装备与工程”、“深远海养殖相关品种与养殖技术”两个专题。

  
  部分重要参会嘉宾
  
  精彩报告及PPT展示
  
  报告题目:《深远海养殖发展战略探讨》

  
  报告嘉宾:王鲁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国外深远海养殖有技术成功的案例,比如:1986年,Bridgestone网箱在开放海域(深远海)获得成功应用;以及1988年挪威20只网箱,只离诺德兰德海岸4海里的罗弗敦群岛水深250米的开放海域养殖。当然也不乏不成功的例子,比如:1988年,一艘称之为“VikingSea”的可移动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失败;1990年,一种锚张式半潜深海养殖网箱,在高海况下未能实现设计操作。
  
  而我国深远海养殖从70年代的近岸小型网箱发展到90年代的离岸大型网箱,到2010年左右发展为远海大型围栏养殖。逐渐完善和体系化的网箱设施养殖产业是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基础,养殖鱼类提质增效是深远海养殖的原动力,良好的养殖环境是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防海洋生物附着等新材料和设施装备的创新是养殖水体良好交换的保障,船舶和海工等相关技术集成应用于深远海养殖设施构建是设施大型化和推向深水区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在远海大型牧场式围栏设施研发与养殖应用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面向深远海开放性海域的大型养殖设施智能化及养殖技术等发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须强化深远海养殖设施与装备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与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构建面向开放性海域的大型养殖设施系统;同时,开展适用于深远海特定海域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构建以突出养殖水环境和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健康养殖模式,制定深远海养殖技术规范;通过合理规划,以点带面,构建深远海养殖全链条一体化的养殖体系,逐步提升深远海养殖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主题报告:《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嘉宾:柳学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黄条鰤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尚不成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近年来开展了黄条魳人工繁育和养殖试验,但人工育苗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且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畸形率较高。养殖生产方面也未形成规范化的养殖模式和操作技术。近年来,我国黄条鰤自然资源急剧下降,对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一直未有进展,加快黄条鰤人工繁育已成为保护和科学利用其自然资源的当务之急。
  
  2013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合作,采捕黄海海域黄条鰤野生苗种,利用深水抗风浪网箱与陆基工厂化养殖方式相结合,进行了亲鱼培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7年首次获得黄条鰤人工繁育的成功。研究团队开展了黄条鰤种质鉴定、染色体核型带型、营养品质评价、野生鱼驯化及环境应急响应机制、亲鱼“海陆接力培育”、早期发育特征规律、人工繁育适宜环境等研究,攻克了人工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受精卵孵化、苗种饵料系列等关键技术,为黄条鰤的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黄条鰤人工繁育研究进展情况。
  
  部分精彩PPT展示
  
  主题报告:《铜合金应用在海水养殖中的历史》

  
  报告嘉宾:哈尔·斯蒂尔曼(国际铜专业协会)

  

  其他精彩图片

  

  瓦赫宁根大学罗贝特 G · 杰克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