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擦边球”的水产饲料企业或面临3个月停产整治

2017-12-1 17:19|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108065| 评论: 0|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环境保护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求意见,意见稿拟规定对无证排污、多次超标排污、逃避监管方式排污等情形停产整治的期限改为必须达到3个月。显然,环保对于饲 ...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11月30日,环境保护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求意见
  
  11月30日,环境保护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求意见,意见稿拟规定对无证排污、多次超标排污、逃避监管方式排污等情形停产整治的期限改为必须达到3个月。显然,环保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同样已成一道不能触碰的生命红线,饲料企业经营者也需要改变过去“打擦边球”式的做法。但作为一个新近接触的领域,很多饲料企业并不清楚环保该怎么去做,也造就了饲料废气除臭行业的混乱现状。
  
  日前,笔者采访了四川蓝雨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对饲料废气除臭设备行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解,以便饲料企业能更清楚地认识该领域。

  
  四川蓝雨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雷
  
  饲料除臭设备行业还很混乱
  
  水产前沿:饲料除臭设备行业现状如何?
  
  张雷:环保行业的业务涵盖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土壤修复。废气领域里面又分为VOC治理和脱硫脱硝。而饲料废气除臭又是VOC治理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这方面的市场容量与脱硫脱硝以及其它类型的VOC废气治理相比而言并不大。一般来说一个饲料厂的废气除臭投资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但像污水处理或脱硫脱硝,稍微上规模一点的项目投资都在千万级别甚至上亿。因此,大型的环保企业看不上这个业务。
  
  而且,饲料行业的废气同时具有温度高、湿度高、粉尘多、风量大等特点,可以说是具备了各种恶劣的工况条件。事实上要去攻克它,是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很多精力以及研发资金的,但还不一定能快速见到效益。所以有好多环保企业不愿意去做高投入低回报这样的事情,往往失败一两个项目就不会继续坚持了。我们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整整四年时间,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及失败,在实战中又不断地总结完善才逐步解决了饲料废气治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另外,环保对于饲料企业来说是一个新领域,在以往的认知里边是不需要搞这个的。现在突然说要上环保设备,有些企业就不太情愿,会尽可能地减少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整体来讲,饲料废气除臭设备行业相对来说是个难度大,还不怎么赚钱的行业,很多环保企业是兼做这块。目前据我了解,国内跟我们一样专注做饲料废气除臭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
  
  水产前沿:现在的饲料除臭设备行业,同行之间主要比拼什么?
  
  张雷:个人认为,目前饲料除臭设备行业还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氛围。但是环保企业之间比拼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饲料企业自己的定位。很多饲料企业不了解该怎么做除臭,一是不了解哪种方法有效,二是不了解到底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搞定。于是,有些饲料企业还停留在解决设备有和无的问题上;对于治理效果这一块没有太多的关注。部分环保企业由于对饲料行业缺乏了解,低估了饲料废气异味治理的难度;再加上部分客户对低价的需求,形成除臭项目低投入效果牵强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比方说,客户预算500万,环保企业就按500万来做,预算50万,就按50万来做,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其目的是抢下订单,到底能为客户解决多少问题就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了,毕竟没有哪个企业能一直赔着钱做生意。事实上,国家对环保监管趋严,又对反腐呈高压态势,有些做法短期内或许还有效,但路会越走越窄。
  
  蓝雨禾从来不去跟同行比拼价格,而是比拼持续稳定的治理效果、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工程经验、一心一为客户服务的态度。我们有自己非常强的原则性:首先是不走代理的路,直接对接客户;其次只要是蓝雨禾接的单子,就一定会去做好,如果我们评估做不好(主要原因是投资预算受限),宁愿不接;坚持走品牌化的道路。
  
  常见的工艺原理对比
  
  水产前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环保设备,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处理原理及优缺点?
  
  张雷:饲料废气属于有机废气,目前按工艺原理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氧化类,包括臭氧、UV光解、低温等离子、高温催化氧化和微波光氧等,都是利用强氧化的方法使臭气废气分子与臭氧、羟基发生反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是生物类,培养生物菌去代谢废气分子,这类方法对温度、影停留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但饲料行业许多旧厂改造空间受限、废气风量非常大、温度偏高,所以生物法的应用受到了许多限制。三是燃烧法,通过烧柴油等能源把废气烧掉,这种方法运行费用很高,饲料行业本身进入微利时代不可能接受这么高的运行成本。
  
  因此,现在用得较多的还是氧化类,但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反应时间不够、反应不够彻底、灯管容易沾污(灯管清洗困难)、灯管使用寿命太短等等。像直接往风管里面通臭氧,让臭氧与饲料废气自然反应,那么大的风量,要很快地全部反应掉还是有难度的。
  
  低温等离子呢,是用1万伏以上的直流电隔空放电,然后废气从电场中通过,原理上电晕放电能产生臭氧的同时形成催化反应,可以加速反应速度。在废气湿度高或有异物进入电场(比如大量粉尘)的时候,电场正负极之间会发生打火(俗称拉弧)现象,如果这时电场上吸附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就容易使得设备起火甚至发生爆炸。有的工艺利用等离子设备让其产生臭氧,然后把臭氧通入废气管道,这种方法就跟直接通臭氧属于同一类工艺。
  
  UV光解是利用整流器给灯管通电,使其产生185纳米波长的紫外光,进行产生臭氧。弊病就是灯管能有效工作(产生臭氧)的寿命很短,大约只有3000小时左右,后期尽管灯管一样会发出微弱的紫外光,但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灯管就成为一种耗材,设备的维护成本比较高,同时灯管由于有粉尘粘附,其U型管型在采用自动清洗时很难彻底清洗干净。
  
  微波光氧是我们主推的处理工艺,也是利用紫外灯产生臭氧。与UV光解利用整流器给灯丝供电让灯丝激发汞和惰性气体发光的原理不同的是,微波光氧是利用微波去激发灯管里边的汞和惰性气体使其产生紫外光。普通UV光解法灯管灯丝上的稀有金属是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消耗的;而微波光氧法只要有微波提供,紫外灯就会一直发光,而且灯管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另外,微波在激发灯管的同时,也会让分子加速运动,达到每秒24.5亿次的震动,以及让大分子断键,从而加速反应。这样便于我们把设备的体积做得小一些,能效比做得高一点。对于灯管沾污问题,我们的灯管是单根直通矩阵排列,用自动清洗装置可以一冲到底,实现对灯管的全方位清洗。有采用了我们自动清洗的客户用了一年半,设备里边的灯管还是干干净净。
  
  当然,微波光氧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该技术掌握起来很困难并且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应将处理效果作为设备主要评价标准
  
  水产前沿:我们接触过一些饲料企业,有些企业反馈说上环保设备,短时间或风量较小时还是有效果,当风量大时效果就不明显了。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雷:严格来说,饲料行业的废气除臭问题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合格”;另一种是“不合格”。但多数情况下出现的却是第三种结果,就是效果还是有,只是处理得不够彻底,这种情况准确的说还是不合格的。只要还能闻到味道,就有可能会被投诉。这种情况,说直白点就是投资还不够,比如用光氧的方法去处理,灯管的数量和处理效果是成正比的,当然灯管的数量和投资也是成正比的。
  
  普通UV光解短时间有效果,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是之前讲的灯管使用寿命的问题。
  
  好多饲料企业认为我们的产品尽管效果好,但是价格高。事实上环保行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价格越高的产品利润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的产品,利润率可能往往很高。因为设备价格不可能无限高,也不可能无限低(哪怕是低价产品,业内也有一个行情),但是成本确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比如说普通UV灯管,品质不同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是10倍。
  
  我们是想在这个行业里边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对公司形象看得很重,这也是我之前跟你说的,我们有自己的原则。现在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定位大集团,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做过很多尝试,知道要做好这件事不容易。其次大集团有这个实力和意识,要把环保这块做好,他们更能接受我们的理念和产品定位。目前已有10多家集团企业或旗下的分子公司跟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如海大、通威、禾丰、正大、邦基等。
  
  水产前沿:明年有什么计划?
  
  张雷:明年两个重心,其一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化道路,深挖潜力,继续研发完善下一代产品,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实现更好更合理的节能降耗,同时实现废水零排放;其二提升服务质量,为蓝雨禾的每一家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