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湾区明珠、蚝美沙井,看沙井金蚝如何扬名海内外? 文/图海鲜指南编辑部(seafood-guide) “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这是北宋梅尧臣笔下描写沙井蚝的诗句。其中的归靖蚝指的就是深圳市宝安区的沙井蚝,这是我国对人工养蚝历史最早的记载。今天我们就走进蚝乡沙井,看看改革开放先行地深圳如何走好生蚝品牌建设之路。 来到沙井,首先会发现有一点不同,沙井的生蚝在沙井常常被写为“沙井蠔”,而并非“沙井蚝”。这其中便蕴含着沙井生蚝区别于其它产区的特点,“蠔”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大而肥的生蚝,这是沙井生蚝的显著特点。沙井人也巧妙地将这一点融入生蚝的名称中,时刻提醒往来的食客,这里的生蚝与众不同。 12月20日,在第十四届深圳沙井金蚝美食文化节开幕前夕,深圳金蚝品牌建设推荐会作为此次文化节的排头兵,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顺利举行。会议紧密围绕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发展建设之路展开,邀请了各方专家学者代表、当地生蚝企业代表和流通市场代表参与讨论。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南方日报社、深圳市经济贸易与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水产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刘炜、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海洋渔业经济处处长欧阳卫国、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会长陈沛忠等100余名嘉宾参加了会议,来自深圳、珠海、韶关、梅州、中山、茂名等各市级渔业主管部门代表同期出席会议。 养在台山、销往深圳,异地养蚝模式造就品牌 沙井蚝虽然是叫做沙井蚝,但其目前的养殖地并非在沙井,这其中的缘由说起来还跟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沙井位于深圳和东莞的交界处,处在珠江入海口的有利地形,咸淡水在此交汇,为生蚝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饵料。 各种调味的生蚝加工产品 沙井从宋代就开始插杆养蚝,沙井蚝的学名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养蚝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改革开放初期,沙井蚝一直作为深圳出口创汇的名优水产品,流行海外,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深圳宝安区经济的发展,当地养蚝的水质环境受到污染,沙井蚝民开始探索异地养蚝模式。 1993年,沙井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沙井蚝民走出沙井,寻找新的养殖基地。1995年前后,沙井蚝田全部转移到台山、阳江、潮汕一带。沙井人成功实现沙井蚝的异地养殖,完整保存了“沙井蚝”的品质特点口感风味,使得沙井蚝品牌得以传承。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同时,伴随着深圳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消费人群的急剧增多,食蚝的传统文化与庞大的消费人群相碰撞,为沙井生蚝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庞大消费市场。沙井人凭借“走出去、卖回来”的精神,将异地养蚝模式成功实践,同时也很好的传承了沙井千年蚝乡的优良传统。沙井生蚝的养殖技术也伴随着沙井人的流动,逐渐在香港和东南亚传播开。 三大深加工产品,行销海内外 “最早的沙井蚝是深圳出口创汇的主要物资,每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港元,当时的内地人吃不到沙井蚝,粤菜餐厅中也没有沙井蚝这道菜。”参观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时,工作人员向海鲜指南介绍到。 堆积如山的沙井蚝 沙井蚝在海外华侨中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这一点就要归功于沙井蚝成熟的深加工体系。不同于国内海产大多数销售原料和鲜活产品的形式,沙井蚝主要是进行一些深加工,做成耗油、蚝豉(蚝干)和生蚝罐头。 这些深加工产品的推出,都极大程度方便了沙井蚝的携带和保存。沙井街道因为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宝安,很多村民在改革开放后期都到香港、东南亚和欧美进行生活和学习。无论走到哪里,必不可少的都会带上一些沙井生蚝产品,久而久之,沙井的耗油和蚝豉就在海外流传开来。 湾区明珠、蚝美沙井,金蚝文化节打造深圳文化名片 深圳沙井金蚝美食文化节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四届,2004年,沙井当地的生蚝加工企业在参观了阳西程村生蚝节后,回到沙井开始筹备了沙井金蚝节。今年的金蚝节以“湾区明珠、蚝美沙井”为主题,将会于12月2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活动的主会场设置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京基百纳广场,同时还设置了沙井大街和民主海鲜市场两个分会场。 沙井蚝的美味,有周总理亲自为沙井蚝颁发的奖状为证 据了解,金蚝节期间主委会每天都为大家准备了10000斤左右的鲜蚝进行品尝,还有100多道生蚝特色菜式等着你,先不说别的,看在生蚝的份儿上,再忙也得抽时间去看看。同期还有购物嘉年华和粤剧粤曲文化节等多场群众活动举行,喜欢吃蚝的你,选择一处离家最近的会场,赶紧驱车前往吧!让你一路吃蚝到年尾,蚝运连连不停转。 会议现场花絮: 【关键字】:深圳 蚝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