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悲痛!苦啊!靠天吃饭的养殖户又一次重重受伤,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养殖冬棚被暴雪压垮、鱼被冻死...还有... 中央气象台1月9日10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预计9~13日,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比常年同期持续偏低4~6℃,其中,陕西中南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湖北中西部偏北地区等地偏低6~10℃。期间,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江南中北部最低气温-2~-7℃,河南、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10~-15℃,局地低于-15℃,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水产人要挺住啊! 江苏常州一水产专业合作社损失养殖冬棚600万元 1月3日晚起,金坛区出现暴雪天气,暴雪对渔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及时了解渔业雪情和受灾情况,1月5日一早,雪还没停,区农林局蒋林忠副局长组织水产条线区、镇两级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受灾企业、养殖户,查看受损情况,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救。 当前河蟹养殖大多处于清塘晒塘期,鱼塘水位较深。经初步调查,此次暴雪主要对水产养殖大棚等渔业设施损害严重,未造成水产品死亡等影响。我区两家设施渔业企业,金城镇中鑫水产专业合作社20个养殖大棚倒塌,主要养殖品种为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好在现阶段苗种还没有投放,初步估计设施损失在600万元。薛埠镇梦之鳞鲥鱼养殖专业合作社3500平米大棚倒塌,内有1万条鲥鱼,由于温度突降,有鱼类死亡,初步估计损失接近100万元。目前,区水产站正在积极帮助企业寻找买家,争取早日销售,减少损失。 11省气温创新低,寒冷程度历史同期罕见 今天起(9日),全国雨水将迅速缩减,但冷空气依旧强势。今明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和云南的部分地区仍有明显降温出现,局地降幅超10℃。11日前后,随着补充冷空气到来,多地气温将再创新低,黄淮、江汉、江淮等局地最低气温会低于-16℃,寒冷程度历史同期罕见。 降水迅速缩减仅东北华南等仍有雨水现身 1月7日,重庆酉阳高海拔地区出现雨雪冰冻天气。陈碧生摄 13省气温创新低黄淮江淮寒冷历史罕见 今年的第一周几乎被雨雪贯穿。但从本周开始,天气转干冷,各地气温将持续偏低。昨天,中东部降水范围依旧不小。监测显示,昨日05时到今日05时,雨雪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像是黑龙江木兰6.6毫米、吉林舒兰6.5毫米、辽宁铁岭5.2毫米,昨天都出现了大雪。雨水则出现在四川中部和东南部、重庆南部、贵州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以及江南大部、华南大部等地,其中浙江东南部、福建大部、江西南部、广东大部、广西大部以及云南东南部普降中到大雨,江西、福建、广东多地更是降下暴雨,比如广西柳州68.3毫米、广东连州91毫米、韶关83.4毫米、江西瑞金83.1毫米、福建龙岩72.9毫米,都是暴雨量级。 今明天,全国降水范围将迅速缩减,进入一段降水稀少的时间。今天,仅东北地区和华南、云南等地仍有降水现身。中央气象台预计,9日08时至10日08时,南方降水过程趋于结束。黑龙江东部和南部、吉林中东部、山东半岛北部、内蒙古东部有小雪,局地有中雪,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等地有雨夹雪或小雪;云南南部、华南南部有小到中雨。 11省气温创新低黄淮江淮将现罕见低温 虽说雨雪缩减,但冷空气依旧强势。昨天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山西、上海、浙江东北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北部和中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中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11省的部分地区都迎来了立冬以来最为寒冷的一个白天。 今明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以及云南的部分地区仍有大风降温出现。为此,中央气象台今晨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9日至10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部及云南中部和南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8℃,局地降温将达10℃以上。北方大部地区有4~6级偏北风,东部和南部海区有7~8级大风。 与此同时,由于天空放晴,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到江南西部一带白天最高气温会出现小幅的回升。但在黄淮、江汉以及江淮一带地区,多地还有积雪覆盖,气温回升不明显,像是郑州、合肥、南京的最高气温多维持在零度上下,较常年同期都偏低5℃以上。 但同样由于天气晴朗,夜间散热快,气温下滑明显,因此最低气温将出现明显下降,早晚寒意更甚。今明天,最低气温的零度线将持续南压在江南南部一带地区,-5℃以下的范围也会扩展到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部一带,不少地区气温还会刷新去年立冬以来的新低。11日前后补充冷空气的到来,不仅会将气温压制在低位,而且包括东北在内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还将再度走低。 尤其对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多地来说,白天回暖力度不足,夜间最低气温更是寒意十足,最低气温普遍在-8~-14℃,局地会低于-16℃,寒冷程度历史同期罕见,合肥11日最低气温只有-12℃,将是1991年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另外安徽的蚌埠、阜阳、六安等多地都会在11-12日前后经历罕见的低温,与常年此时相比,偏低10℃甚至15℃以上,11-12日前后冷得超过2008年和2016年的1月,有可能成为1991年之后甚至1969年之后最冷的一天。 两轮雨雪致21人亡,直接损失超55亿元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1月2日以来,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2轮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过程,截至1月8日11时统计,8省(直辖市)43市(自治州)202个县(市、区)237.5万人受灾,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5.5亿元。 苦啊!连日暴雪压塌猪场,养殖户损失上千万绝望痛哭 这几天,安徽六安 叶集区亿万牧业公司一片忙乱,除雪、清理死亡的生猪尸体,转移存活的生猪。1月4日,暴雪中,牧业的14栋猪舍轰然倒塌,大量的生猪被砸死。 1月8日,暴雪过后,太阳升起,但气温骤降至零下10°左右,寒冷的冰冻如期而至。养猪公司内一片忙乱,除雪、清理死亡的生猪尸体,转移存活的生猪。 看到大量生猪尸体堆放在雪地上,老板窦显陆痛在心里,掩面痛哭。 窦显陆说,公司生猪存栏有1.1万头,暴雪中压死、冻死的生猪初步估计有500头以上,“这是保守数字,知道的损失有1300万以上。” 窦显陆表示,这些死掉的生猪,将做深埋无害处理。 急急急!安徽紧急发布极寒天气水产养殖防冻减灾应对技术措施 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据天气预报,元月8日后,安徽省将连续3天最低气温降至-9℃左右,易导致水产动物冻伤、冻死等灾害。针对当前出现的极寒天气和水产养殖特点,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紧急召集相关专家,经认真分析、充分会商,提出如下应对措施,现予以发布,请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1、提高水位。池塘或环道推水养鱼,迅速将养殖水位加至2米以上,有条件者应加深到2.5-3米;暂养网箱沉至水下2米左右的水层;池塘养殖青虾,保持水位1.2-1.5米;稻田养殖小龙虾、中华鳖、泥鳅等,保持坂田水位30-40厘米;做到降温前加满水位,缓慢加水,避免直接冲底,尽量减少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稻田养殖模式,避免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临时加水,以免造成小龙虾出穴和中华鳖上浮而出现冻伤、冻死现象。 2、除雪破冰。若水产动物精养池塘出现水面积雪封冻,需要及时除雪除冰,尽量减少水面积雪,缩短水体的冰封期,保持空气中溶氧能及时溶入养殖水体中,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窒息死亡。 3、停食少捕。雨雪天气,水温较低,水产养殖动物觅食活动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体质瘦弱,抗病力明显下降,易冻伤发病;因此,冰冻期尽量减少捕捞、投喂等操作,防止鱼虾蟹体表冻伤,造成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冻死。 4、保障运转。清除温室塑料大棚和一般简易管理房、网箱等设施积雪积冰,防止冰雪过多而倒塌,修补损坏的保温薄膜;检修温室甲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动物的供电、供热、供水管道设施,防止因设施冻坏造成的断气、停电、停水;储备充足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养殖正常运行。 5、保温御寒。对于环道推水养殖池及稻田养殖小龙虾等特色产业,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池塘北面搭建用稻草覆盖的30-50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环道及稻田表面,从而减慢水体降温;可在环道池上建造简易塑料温棚,保持环道一定的水温;在稻田子埂及田埂小龙虾洞穴集中区覆盖2-3厘米的稻草,增加洞穴温度,保障亲本虾不受伤害。 6、水质调节。降温前及温度回升后,加强化学增氧底改,晴天勤开增氧机,促进上下水交换,从而促进氧化分解,净化底质,保持池塘水质清爽。 6、疫病防控。做好病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捞出冻死、病死鱼,并做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寒潮过后,连续晴天3-5日,池塘水温在10℃以上,可隔日适量投喂饲料1次,增强鱼虾蟹体质;并选择晴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碘制剂等消毒剂1-2次,防止发生爆发性疾病。 华南温水性鱼虾如何防范寒潮? 据广东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有关负责人表示,粤西地区(包括广西沿海、海南)防寒的重点品种是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广东省养殖的温水性鱼虾品种主要有罗非鱼、鲮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淡水白鲳等。为防止鱼虾冻死或冻伤后感染细菌,建议我市养殖户切实加强巡塘,防止保温大棚渗雨渗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加温措施,没有建保温大棚的养殖池塘可加深水深。待水温回升稳定后要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监控。 该负责人说,在低温阴雨季节,特别是在气温逐渐回升期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害对淡水鱼类成鱼和鱼苗都危害严重。因此,要加强生产管理,强化苗种、成鱼培育,科学投喂,提高鱼体抗病力。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鱼体受伤。 寒潮灾后如何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做好防寒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养殖品种病害的预防,防止天气回暖后各种流行性疾病的爆发。 (一)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 (二)及时捞走死鱼。冻死的鱼会慢慢上浮,尤其在寒潮过后,天气转晴,死鱼大部分都浮上来,此时,应及时捞走死鱼并作无害化处理。小量藏于泥中的死鱼,可采取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然后可用沸石粉等池底改良剂或生物方法清洁池底。但还有在塘鱼的池塘不应立即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对冻伤的鱼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挽救,减少死亡。 (三)适时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回升时,要适当施放石灰15公斤/亩(1.5米水深)或漂白粉0.5-0.75斤/亩(1.2米水深),预防水霉病等疾病的发生。也可用4%的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 (四)减少应激反应。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鱼类应激反应,可使用一些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鱼机体慢慢复原。如确需用药,应按要求科学用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疫病监测。重大疫情立即报告,防止流行。 开展渔业信息服务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网络和其他科普制品等有效技术传播形式把适用的抗灾减灾技术送到塘头,送到渔农手中。 (一)发送抗灾技术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网络等方式向广大养殖户提供防寒减灾技术措施。 (二)发送渔业技术资料。结合科技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向养殖户发放技术资料。 (三)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关注市场动态,提前发布市场价格动态信息,提醒养殖者适时上市。 【关键字】:养殖损失 冻死 鲥鱼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