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今天23时28分,惊蛰到来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春雷轰隆隆始鸣 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这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 惊蛰节气,水产养殖管控要点 指阳历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 (1)气候特点:此时气温回升,土壤开始解冻,虫子开始活动。 (2)参考价值:惊蛰时节如果打雷,一般来说会有连续降雨,意味着春季雨水较多;惊蛰时如果天气较冷,春分时天气就会相对暖和;惊蛰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手段,可有效避免越冬鱼发生“清明瘟”(春季的病,其根源在冬季没管理好,此时应以恢复鱼类体质为主)。 (3)主要问题:水霉、鳃霉、春季综合症。 (4)预防方法:使用水杨酸、硫醚沙星、五倍子提取物等杀灭真菌;添加鱼用多维和疏肝建脾中药投喂。 (5)水肥管理:新塘使用有机肥和膏状肥培水(本节气内使用1次)。老塘使用低温芽孢和膏状肥培水(本节气内使用1次)。 (6)生产安排:晴天中午,少量投喂。 养鱼和天气的关系 一、水温与鱼类生长 鱼是变温动物,水体温度即是鱼的体温(正负值0.5-1.0°C),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生命代谢活动。 鱼的适温范围10至33°C,最适温度22至30°C。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 低于5℃大多数鱼类停止摄食而进入冬眠状态。 10°C以下开始休眠。 10至15°C开始摄食,水温低于15℃以下,缓慢生长。 15至20°C食欲增强,生长较快。 20至30°C生长最快。 30°C以上生长又趋慢。 33°C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因此,饵料投入量要注意温度的变化。 二、天气与水体含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动物生存、生长所必须的条件。水中含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鱼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 含氧量高,鱼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 含氧量低,鱼生理不适、摄食少、甚至引起严重浮头、死亡。 溶解氧高,养殖动物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通常情况下,每天平均有16个小时以上溶解氧超过4毫克每升,鱼类才能正常生长,5毫克每升是比较理想的活氧环境。 溶解氧低,鱼类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鱼病,严重时会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引起浮头死亡。 溶解氧低,会引起水环境各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受阻,引起水质恶化变质。如藻类死亡,硫化氢增多。氨氮—亚盐—硝酸盐—藻类增多。 当然水中的溶解氧过度饱和时,往往会使鱼苗鱼种患气泡病。 水中含氧量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 晴天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氧气多,阴雨天则反之。 其次,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和大气里的氧气溶入水中的多少(溶解氧)有关。 气压高、风力大、水温低、水速大、溶入水中的氧气就多,反之则少。 在雷雨天气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时,水中的氧气还会扩散,逸出一部分到空气中去。 同时,水中含氧量的多少也取决于鱼群的耗氧和腐殖质氧化时耗氧的多少。 这些都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天气与饲料投喂 在天气正常时,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稳定,一般在上午9-11时、下午4-6时左右投喂为宜,夏季水温高于30℃时,下午投喂时间需适当推迟。 正常天气条件下可以多喂些饲料,在天气不正常时——如长期炎热突然转冷、雷雨之前气压较低、天气闷热或阴雨天要少投饲料;有大雾时须待雾散后再投饲料,以免引起鱼严重浮头。 四、天气与浮头 晚春或初夏,幼鱼生长最怕持续高温晴好天气,水温上升较快,下层水温变暖,此时北方大多有较强的冷空气南下,气温会大幅度下降,24小时内气温陡降10℃以上,鱼池表层的水温也随之迅速下降,造成池水表层冷水下沉,下层缺氧的暖水上翻,引起幼鱼严重缺氧,若不及时增氧,将会造成大批幼鱼死亡。 5—9月,成鱼最怕低气压、天气闷热;雷雨前后的温度差过大以及较强冷空气到来后,温差在10℃以上时都会造成池水严重缺氧,引起成鱼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