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麦康森院士工作站、分布式服务站落户溢多利公司 文/图 水产前沿实习编辑 植银素 3月24日,中国高档水产饲料前沿技术论坛在溢多利集团(以下简称“溢多利”)总部会议中心(珠海)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着重从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病害防控四个新热点探讨水产饲料的新进展。论坛由溢多利主办,水产前沿杂志作为本次会议独家支持媒体参与。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秦启伟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刘少群副院长,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艾庆辉教授,中山大学田丽霞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李远友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周志刚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胡毅教授,湛江恒润机械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吴千茂先生,溢多利水产事业部总经理徐树德博士及通威、海大、粤海、恒兴、澳华、大北农、天邦、百洋、金钱、统一、德海、正大康地、淮安中大、唐山禾丰、沧州正大、丰禄、上一等30多家水产饲料企业技术或配方负责人与会。 部分前排嘉宾 主题报告 麦康森:《中国高档水产饲料发展与未来》 对于高档水产饲料的定义,麦康森院士在报告中介绍指出:高档水产饲料是饲料转化率高、性价比高,能够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使其健康生长的;再者,是可以保证饲料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安全,环境友好型,保证环境持续利用的饲料。 我国高档水产饲料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原料不足。2017年中国进口9500万吨大豆,严重依赖进口鱼油鱼粉。原料供应不足等严峻问题促使我们应该要利用最原始的原料,利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做好高档水产饲料。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是现代生物技术,这是高档水产饲料的发展与未来。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 (1)拓宽原料来源、提高营养价值 (2)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抗生素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益生菌是将来替代抗生素的一个选择。以对虾为例,长期饲喂不同水平益生素的对虾在一定时间内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比不添加益生菌的对虾高。 叶元土:《酶解鱼溶浆、酶解鱼浆等对黄颡鱼的养殖效果分析》 试验原料饲料添加量与生长速度关系的分析-机制的研究问题 以金枪鱼鱼溶浆、酶解鱼溶浆为例: 1、试验原料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对黄颡鱼的生长造成里不良影响,控制使用量可以在无鱼粉日粮中表现出很好的生长效果。 2、 无鱼粉日粮中,8%(干)、9% (干)的酶解鱼溶浆与28%、30%的超级蒸渔鱼粉具有等效性;其湿重添加量为14%、15%; 3、控制酶解程度成为关键。 徐树德:《酶在高档水产料中的应用以及可行性方案》 饲料酶制剂发展有20年,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畜禽饲料中,但在水产料的应用一直存在瓶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生产工艺的高温,特别是膨化工艺,对酶的破坏大。因此,酶的稳定性(耐热、耐PH和储存稳定)是决定能否在水产料中使用的首要因素; 2、水产动物属变温动物,如何实现低水温条件下酶能发挥较好的活性。因此,“低温酶” 的挖掘也是决定能在水产料中较好应用的关键; 3、水产动物属胃发挥的作用较小,大部分的营养物质主要靠肠道消化吸收,而肠道pH呈近中性。因此,pH中性的酶在水产料更能发挥更好作用。 此外,实验受环境因素较大,效果不易评估,实验周期偏长(2个多月)。再者目前水产料利润还可以,所以众多因素导致了饲料企业及养殖户不愿花精力和财力去从其它方面去调整改变,而以求稳为主。 因此急需添加剂企业去集中精力把酶的基础工作做好,把水产原料用酶和饲料用酶的基础数据库搭建好——院士工作站建站由衷! 水产植酸酶在水产饲料中从2014年推广至今,在普通沉水料得到了大量验证,溢多利生产的威特磷是其中之一能直接添加到水产料中的植酸酶粉剂产品。 据介绍,威特磷的特点: 1、超强热稳定性,普通沉水鱼料制粒保留率在70%以上; 2、多重效益。经济效益—每吨普通淡水沉水料成本可节约10元左右;社会效益—理论上计算,水体中磷的排放减少30%-50%; 营养价值—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消化利用率; 徐树德博士介绍酶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受因素最大的不是温度,首当其冲的是水分,其次是温度、压力、剪切力等。 关于酶在水产饲料中的可行性应用,有三个方案:1、普通沉水鱼料(制粒温度不超过100度,粉剂直接添加;2、虾蟹料(长调质时间+后熟化),原料酶解处理或拌料投喂,酶解发酵饲料;3、高档膨化鱼料(制粒温度130度以上),液体后喷添加。徐博士此次会议,还给行业提出了一套关于高档料真空后喷的相关技术方案和案例,这是业内首创针对水产料用酶的革命性解决方案,打开了水产饲料用酶的全新局面,对于提升饲料品质,推动行业进步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艾庆辉:《大黄鱼营养与饲料技术的最新研究》 中国渔业组成结构中,淡水养殖量最大,海水养殖占比28.45%。其中,大黄鱼近年养殖产量逐年上升。2016年,年产量达16.54万吨,在中国海水鱼养殖产量中占比12.24%。(鲈鱼10.31%、石斑鱼8.01%、鲆鱼8.75%、鲷鱼5.49%等) 虽然大黄鱼养殖产量高,但其养殖主要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饲料普及率低,饲料市场仍存在巨大潜力。 田丽霞:《南美白对虾营养与饲料技术的最新研究》 南美白对虾在苗期的营养需求 从实验结果获得: 1、南美白对虾苗期饲料中蛋白、脂肪和淀粉的适宜水平分别为:53%、9%和8%左右。 2、饲料中添加0.1-0.4%的三丁酸甘油酯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成活率有较大提高。 3、饲料中添加200-400mg/kg-1虾青素能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仔虾抗盐度应激的成活率。 4、饲料中添加0.33-0.67%的雨生红球藻能提高南美白对虾仔虾的成活率及抗盐度应激能力。 5、饲料中添加2.5%-5.0%的裂壶藻粉能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仔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抗盐度应激能力。 6、饲料中添加0.2%棉籽糖能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对虾的终末重、降低饵料系数。 吴千茂:《深入打造高端膨化料的实战应用于探究》 工艺潜力挖掘: 1、了解配方原料的特性与膨化机理 2、核心设备什么样的配置更有利于加工饲料? 3、探究螺杆结构的改变与膨化料的变化趋势 4、操作技能提升,将各主机设备本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5、充分发挥“密度控制仪”的核心功能提高产量 7、加工沉料要发挥“密度控制仪” 8、结合配方、设备螺杆结构找到最理想的操作技巧。 配关于酶制剂、维生素的添加与设备选择,需要通过真空喷涂的方式来添加,添加方式主要有:1、液体油混合均匀直接喷涂;2、与少量液体油混合后批次式喷涂。 会议期间,举行了麦康森院士工作站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签约挂牌仪式。 据主办方介绍,在溢多利公司设立“广东溢多利水产动物饲料与原料专用生物酶制剂院士工作站”,主要是将进行水产饲料与原料专用酶制剂配方组合等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构建水产原料酶解处理、水产饲料酶应用、养殖终端拌料内服等生物酶在水产上的相关数据库,解决目前水产动物性原料短缺、利用率不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全面提升水产饲料与原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品质,开创水产饲料与原料使用生物酶的全新局面。 麦康森院士表示院士工作站合作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优秀企业一起合作,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希望能密切合作,一定可以把中国水产饲料推到更高的水平。 麦康森院士与溢多利董事长陈少美签约建立院士工作站 麦康森院士与溢多利董事长陈少美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主办方同时也对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做了介绍,其旨在充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和特色,结合溢多利在农牧行业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优势,针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共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秦启伟院长表示,海洋学院聚焦海洋渔业发展,营养与饲料等方面进行建设,这次和溢多利合作建设分布式服务站,旨在通过接下来的产学研合作一起服务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从广东走向全国,一起把中国高档水产饲料做好做强,做的更好!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刘少群与溢多利研究院副院长李阳源博士签约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秦启伟与溢多利董事长陈少美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布式服务站揭牌 现场花絮 【关键字】:麦康森 分布式 服务站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