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文/图水产前沿实习编辑植银素 摘要:中国鱼类疫苗一直发展受限,水野芳嗣首谈原因 水野芳嗣 3月28日由水产前沿和中国水产频道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鳜鱼产业高峰论坛在顺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除了来自国内的鳜鱼产业专家教授,还邀请到来自日本、有36年鱼病研究经验的鱼病专家水野芳嗣。借此机会,笔者采访了现任“海童鱼类健康分析研究检测中心”负责人的水野芳嗣,探讨鱼类疫苗的发展和在疾病防控上的作用。 水野芳嗣毕业于日本近畿大学水产学科,专攻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方向;后进入日本宫崎大学,专攻鱼病细菌学、鱼类免疫学方向。他是日本鱼病学会评议委员,日本国家认证鱼类防疫医师及认定研修讲师,农林水产省消费安全水产防疫专家会议的审议委员。 水野芳嗣在2015年来到中国,在中国从事鱼病指导并传授下一代水产业者。他谈到,在日本接触桂花鱼的养殖和疾病信息并不多,而且他主要在海水鱼类上做研究。在会议上了解到很多关于鱼类疾病的信息,而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很多疾病是相通的,本次会议让他受益匪浅。 日本疫苗普及率高 水野芳嗣为我们介绍,35年前日本鱼病发生后主要以治疗为主,但是鱼类疫苗在15年前被研发出来之后,养殖户的思维已经慢慢转变。近年来日本鱼病都以预防为主,鱼类疫苗在海水鱼中应用十分广泛。 如今日本疫苗的研发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研发一种疫苗到商品化销售只需要三年;而且当病毒发生变异,会把变异前后的疫苗制成双联疫苗使用,效果明显,所以在日本疫苗的发展十分迅速。疫苗的普及率高,每注射一支疫苗只需要30日元,鱼苗的价格往往比疫苗价格高出三分之二,成本较低,这样对养殖户来说,疫苗的使用是有意义的。 成本是中国疫苗受限原因之一 而据笔者了解,中国养殖产业的疫苗普及度并不高,目前国内治疗和预防鱼类疫病主要依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鱼类疫苗的研究较为薄弱。水野芳嗣表示疫苗的成本是其在中国使用受限的关键原因。 中国的疫苗,尤其是特种鱼的疫苗在研发出来之后至少需要3-5年的验证时间,验证成功之后才能商品化。而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总是会发生变异,一旦变异,疫苗的效果就会消减。这些障碍都会导致疫苗成本过高,而鱼苗的价格往往比疫苗低,这样对养殖户来说注射疫苗的意义并不大,很多养殖户都不能接受。 在中国,鱼苗价格在不同规格不同时间差距很大,养殖户更加倾向于使用药物治病,而不是使用价格昂贵的疫苗防病。水野芳嗣表示,如果可以在中国普及疫苗,其价格也会下降,但是中国养殖一直都是以药治病,怎样说服养殖户使用疫苗,转变养殖思维,也是解决这个疫苗价格的关键。 水野芳嗣谈到中国学者在研究方向上与日本的研究者不同,他认为国内的鱼病专家的学识丰厚,但是缺少鱼病治疗的临床经验,建议可以加强现场的鱼病诊断经验,结合知识会更好的解决问题。 【关键字】:鱼类 疫苗 水产养殖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