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清明缅怀 | 致敬一代远去的水产大师、前辈们

2018-4-5 21:55| 发布者: 缘木鱼| 查看: 62688| 评论: 0|原作者: 罗丹 、李晓欣|来自: 中国水产频道

摘要: 仲春此去是暮春,时序轮转又清明。水产行业内,有这样的一批水产人,他们生前默默耕耘,为水产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浩繁星海,勿忘先贤。今天,让我们为他们献上一束白菊,斟上一杯清酒,缅怀前辈,立足当下,投身未 ...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仲春此去是暮春,时序轮转又清明。

  水产行业内,有这样的一批水产人,他们生前默默耕耘,为水产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

  浩繁星海,勿忘先贤。今天,让我们为他们献上一束白菊,斟上一杯清酒,缅怀前辈,立足当下,投身未来!

清明 · 缅怀

  崔奕波

  简介:崔奕波(1962-200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开创了国内鱼类能量学研究,为鱼类能量学和营养饲料学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以世界级的学科研究和科学家精神,带动了中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发展;先后组织和参与组织了鱼类营养与生长高级国际研讨会、第3届世界鱼类华人鱼虾营养与饲料学术研讨会和第3届世界渔业大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中国在环球的学术地位。

  陈国华

  简介:陈国华(1956-2018)。原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水产养殖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近20项国家、地方科研项目。近年来,致力于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产业化。与企业合作,在海南省最先取得了10多种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成功。奋斗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本。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陈湘粦

  简介:陈湘粦(1939-2016)。1961-1986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投身我国鱼类学奠基人之一伍献文先生门下,主要从事淡水鱼类特别是鲤亚目鱼类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工作。1986-2005年工作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和生命科学学院,期间作为动物学和鱼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华师动物学和鱼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曾主持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国家海洋863项目子课题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陈教授培育的丰产鲫遍布人家的餐桌,其在三角舫引种驯化和海鲤繁育养殖方面的研究也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陈志雄

  简介:陈志雄(1937-1996),广东肇庆人。1979年,陈志雄冒险承包了大队的鱼塘,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次鱼塘承包。承包获得巨大成功,他开始跨生产大队承包,并大量雇佣工人。在当时雇工被认定为“剥削”的社会,这件事引起巨大反响。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调查报告,惊动了当时的中央领导邓小平、胡耀邦、万里,广东省委领导任仲夷、杜瑞芝等同志,并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陈志雄事件与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一道,被视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并最终推动了水产业及私营企业的大发展。

  费鸿年

  简介:费鸿年(1900-1993),浙江省海宁县人,海洋生物学家、水产教育家。曾任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了我国近代首次海洋生物科学考察、首次黄河流域水产资源考察和首次南海北部大规模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创立了新的水产资源评估方法——“动态综合模型”。发表了《动物生态学》、《生物学纲要》、《海洋学纲要》、《水产资源学》等大量专著。

  蔡江赐

  简介:蔡江赐(1954-2013)。1996年在海南开办自己的海水养殖场,集中精力开始鱼苗繁育的工作,随后又成立龙胜水产有限公司,实现育苗、标苗、养成一条龙运作。他繁育过龙胆石斑、老虎斑、青斑、红鱼、金鲳等20多个海水鱼品种,填补了海南乃至大陆许多海水养殖品种的空白,带动了海南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在大陆海水养殖发展历程中也功不可没,还投资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将产业做大的同时也带动东南亚水产业的发展。

  江山

  简介:江山(1928 -2012) 上世纪80 年代初以近50高龄来到广州水产研究所开始主持罗非鱼苗种的研究。1985 年,他主持的“紫金彩鲷(即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配合力测定及其杂交种同福寿鱼在主要经济形状方面的比较”项目通过了农业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成果鉴定,从而诞生了一个新品系。2001-2002 年间,江山主持了新会罗非鱼繁殖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开始了奥尼罗非鱼的市场推广。江山系的奥尼罗非鱼苗在2002 年以前都是业内被认为最好的罗非鱼苗。

  雷霁霖

  简介:雷霁霖(1935-2015),海水鱼类养殖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率先从国外引进大菱鲆良种并突破了养殖关键技术,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引领了海水养殖产业由传统模式向工厂化模式发展。

  李爱杰

  简介:李爱杰(1921-2018),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理事及饲料分会常务理事。1991年后分获中国对虾营养生理及配合饲料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乙类及丙类各一等奖,第三届“爱迪生”世界发明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国际最高金奖。

  廖翔华

  简介:廖翔华(1918-2011),国内著名的鱼类生物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是中国鱼类寄生蠕虫种群生物学的奠基者,在鱼病生物防治、家鱼人工繁殖和鱼类营养与饲料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为渔业生产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培养出许多人才。

  林鼎

  简介:林鼎(1935-1995),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鱼类学、鱼类养殖学和鱼类营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0年任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鱼类营养和产品专业委员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动物营养研究会水产动物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在国内外水产养殖和鱼类营养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1995年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意义的“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学术研讨会”首届会议。

  林绍文

  简介:林绍文(1907-1990),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世界水产养殖领域成绩卓著,被誉为世界“淡水虾养殖之父”。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

  刘建康

  简介:刘建康(1917-2017),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从事鱼类学研究工作,对鳝鱼性别逆转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1944年发表的《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现象》一文引起国际动物学界的关注。1949年后,着重开展鱼类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参加并领导湖北省梁子湖的鱼类生态调查研究,长江干流上、中、卜游鱼类生态调查研究,为我国淡水鱼类的生态学提供了系统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参加和领导的武汉东湖渔业稳产、高产试验和水体生物生产力研究,与后续的东湖生态学研究,使东湖渔业生产获得高速发展,并从理论与实践上为发展中国淡水渔业与淡水生态学作出了贡献。

  刘筠

  简介:刘筠(1929-2015),鱼类繁殖生理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誉为“鱼圣”,“鱼院士”。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繁殖生理和育种的研究,是我国4大家鱼人工繁殖基础理论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建立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中华鳖繁殖生理学研究和人工繁殖技术建立的创始人之一。他主持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鲤)的研究”等科研成果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瑞玉

  简介:刘瑞玉(1922-2012),河北省乐亭人,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首次搞清中国对虾生活史和繁殖特点,推动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首次育出欧洲对虾仔虾,为国家争得了荣誉;编写《中国动物志》蔓足类、糠虾类、枝鳃虾类、口足类等卷,为迄今我国及附近海域最完整的权威著作。底栖生物学方面:他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国海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

  骆肇尧

  简介:骆肇尧(1913-2011),水产加工专家,上海水产学院教授。六七十年代在水产品中,以抗菌素和化学方法保鲜、保质,以及利用低值鱼类提取鱼蛋白发泡剂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食品冷冻、冷藏过程中发现食品的冰结晶变化;发表了食品学中的《冰结晶理论》这一世界性的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合著有《水产食品工艺学》、《水产品简易加工》。

  冷永智

  简介:冷永智(1939-2016)。曾经担任四川省水产学校老师、教务副校长,前通威水产研究所所长,1994年开始进行水产动物营养研究,1995年起进入通威,负责水产技术研发工作,任通威水产研究所所长至2007年病退。在任通威水产研究所所长期间,建立起国际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水产动物营养饲料的准工业化科学试验研究流程和方法;根据生产养殖试验结果,用数学模型推导出有效磷的最适需求量;在国内乃至于全球第一次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起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水产营养与饲料的原料模型,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模型,实现了水产动物营养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飞跃,并成功地应用于渔用饲料的配方设计;对原料、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研究结果也导致了通威在全国率先在水产饲料中大规模应用菜粕、棉粕等原料;解决了淡水鱼的游离氨基酸的添加条件和鱼粉的替代物问题,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倪达书

  简介:倪达书(1907-1992),原生动物学家,鱼类养殖学家,鱼病学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主要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在甲藻分类及甲板形态的研究上有重要成就。后致力于淡水鱼类养殖学和鱼病学研究,在鱼病防治、稻田养鱼、改革池塘养鱼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首创稻田养鱼的理论,改革池塘养鱼制度,对中国淡水渔业和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宋广文

  简介:宋广文(1958-2017)。1984年加入台湾统一集团,从基层开始,历经水产加工、网箱养殖、饲料配方、原料采购等多个岗位,2004年出任中山统一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除中途曾调任台湾总部约两年,为中国大陆水产业服务超过十年。在他主持中山统一企业有限公司期间,统一水产饲料以高品质、稳健、低调著称,在罗非鱼、石斑鱼、对虾、锦鲤、观赏鱼、鲟鱼、加州鲈、鳗鱼、蛙等众多水产品种的高端饲料领域,都有很高的口碑,堪称中国高档特种水产饲料的样板和标杆。

  王武

  简介:王武(1941-2016)。历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一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特种水产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出版《精养鱼池水质管理的原理与技术》专著,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池塘养鱼技术体系一一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2005年起,土武承担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督导工作,任我国优秀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

  伍献文

  简介:伍献文(1900-1985),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鲤科鱼类志》巨著的主要撰写者。在国内率先阐明鲤亚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并提出了新分类系统。最早组织和进行了中国的海洋与湖泊综合调查。倾心于科研组织工作和人才培养,为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夏德全

  简介:夏德全(1938-2005),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与育种研究,开创了我国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研究新纪元。系统研究了奥利亚罗非鱼遗传特性和抗寒相关因子。把免疫电泳技术引入鱼类同工酶研究,准确确定了各种鱼类同工酶谱和亚基组成。在鱼类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方面,获得了鲤鲫移核鱼、雌核发育白鲢,发展了鱼类细胞工程研究,为细胞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利用鱼类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团头鲂,这为鱼类基因工程定向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熊大仁

  简介:熊大仁(1910-1981),珍珠研究专家和生物学教育家。我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之一。在珍珠人工养殖领域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研究,指导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人工有核珍珠、淡水无核优质珍珠。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为水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邢波

  简介:邢波(1969-2017)。1994年开始进入养虾业,打拼多年后成为海南养虾业的代表人物之一。2006年进入虾苗业。2010年创立海南海尚种苗培育基地有限公司,并最终将海尚打造成为海南,乃至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对虾种苗公司之一。2013年创立海南海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水产动保领域,准备大干一番,是我国对虾养殖业杰出代表、虾苗业领军人物之一。

  张福绥

  简介:张福绥(1927-2016),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年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分类区系,而后转入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70年代致力于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和养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黄渤海贻贝的繁殖与生长规律,创建了贻贝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80年代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从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90年代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的南北两个种群至南海与东海,相继形成产业。

  钟麟

  简介:钟麟(1915-1996),广东南海人,新中国水产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曾任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58年集成鱼类生理学、生态学原理发明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启了水产养殖苗种可控制生产的新时代,由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巨大贡献,钟麟先生被誉为“家鱼人工繁殖之父”,该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朱树屏

  简介:朱树屏(1907-1976),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朱氏10号培养液”是世界经典性培养液,由于创立经典性培养系统研究的卓越成就,曾多次获英国海产生物学会雷兰克斯特研究奖。他率先在中国主持完成了对虾、鱼类、贝类的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攻关,为创建我国第一个本科水产系和全国性、综合性水产研究所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代水产科技人才。

  朱元鼎

  简介:朱元鼎(1896-1986),浙江省鄞县人,著名鱼类学家、水产教育家。曾任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形态、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一生共发现鱼类48新种、10新属、4新亚科,在鱼类的系统演化和发育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是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其著作《中国鱼类索引》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