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0
- UID
- 4299
- 积分
- 5461
- 主题
- 104
- 帖子
- 1821
- 精华
- 2
- 经验
- 5461 点
- 金币
- 16704 元
- 注册时间
- 2011-6-21
   
TA的每日心情 | 财源享通 2015-3-2 08:35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1821
- 精华
- 2
- 经验
- 5461 点
- 金币
- 16704 元
- 注册时间
- 2011-6-21
|
本帖最后由 cjlittlepig 于 2012-5-28 14:43 编辑
周五上午参加了宝来利来“2012抗感染微生态与生态养殖(武汉)专题讨论”,先将部分PPT贴出来!
嘻嘻,本人照相技术一般,再者去的时候比较晚,位置靠后,所以照片拍的角度不是狠好,感兴趣的人凑合着看,不要拍砖哈!要拍,回家拿金砖过来拍{:soso_e113:}
贴出个人总结(部分):
在谷巍院长的《动物微生态作用机理研究》报告中,关于微生态制剂作用的八大学说,可以说都与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平衡相关。动物的消化道由前向后是一个由有氧到微氧再到无氧的环境,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及严格厌氧菌分别适应不同的肠道环境。动物肠道菌群共分为3层,从里到外分别是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紧密层、以乳酸杆菌为主的中间层及以粪肠球菌和芽孢杆菌为主的表层,构成菌膜屏障。一旦肠道屏障受损,肠粘膜通透性增加至一定程度时,大量内毒素及致病菌经受损粘膜进入体循环入肝,损坏肝功能,而肝功能异常,其清除内毒素能力降低,进一步加剧肠道恶化,由此可见,微生物在肠—肝轴健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菌群在肠道中“无→剧增→缓增→平稳”的演替规律得到启示,需在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调整菌群结构,形成好的优势菌群。由此设想,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益生菌更有效?饲料消化差、利用率低时;传染病高发前和发生中,增强免疫力;使用抗菌药物后;抗生素治疗无效时(环境中耐药菌多时);动物幼龄期,促进消化道成熟。
用相对廉价的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动物性蛋白源,已成为水产饲料生产的趋势,这也使得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影响有增加的倾向。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与陆生动物相似,因而水产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容忽视。在谢跃伟的《霉必吸介绍》报告中提到,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及化学处理法在生产上无实际应用价值,而吸附法只能起到延缓作用,唯独生物转化法才能根治。由于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广泛应用,国外报道乳酸菌对某些真菌生长与产毒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已存在的毒素亦有吸附作用。因此,乳酸菌在食品防霉去毒中的应用研究是目前生物控制的热点。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有以下三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细胞壁与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结合来清除介质中的毒素危害。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内容以动物的消化道及乳酸菌为主,倡导“养殖,养肠道”。而水产养殖则更注重养水养底,当然水产动物的肠道健康目前也慢慢地得到养殖者的关注,其实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在养殖中需综合考虑。综合以上,个人认为,水产微生态制剂研究可分为三个方向,外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如光合细菌、芽孢菌、反硝化菌及硫氧化细菌类产品;内服微生态制剂调节水产动物肠道,增强免疫抗应激,如乳酸菌及酵母类产品;外用微生态制剂肥水,将水体中不溶性物质和不可利用有机物分解或转化为动植物可利用之物,如解磷菌侧孢芽孢杆菌类产品。微生态制剂的质量除了与其属性如菌种的生物功能及生物量有关外,还与其使用方法及使用时机密切相关,这些都应作为我们研发微生态制剂所应专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技术的外延,研究微生态制剂与其他类产品复配的使用效果,对现有的产品进行创新。
|
-
总评分: 经验 + 20
金币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