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21
- 积分
- 5038
- 主题
- 216
- 帖子
- 1150
- 精华
- 16
- 经验
- 5038 点
- 金币
- 602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150
- 精华
- 16
- 经验
- 5038 点
- 金币
- 602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中国河豚鱼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已经有4500多年的历史。食用历史也有2000多年,尤其在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非常深厚的饮食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逐渐形成了河豚的两大品系,即为淡水养殖的称为长江三鲜之一的暗纹东方鲀和以海水养殖的有海中猛虎之称的红鳍东方鲀。这两种河豚虽然在政府的压制下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年产量在2-3万吨,前者主要在国内消化,后者则主要供给海外市场。
由于产业的分散性和特殊性,再加上国家政策的限制性,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发生了扭曲变形。出现了断带,养殖混乱、监管混乱、市场混乱、餐饮混乱,没有联系,没有宣传盲目扩张跟风,给本来发展困难重重的产业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环节内部脱节
养殖企业或个体相互独立,不相互沟通,不了解市场,不做分析。凭感觉养殖,只看表象。看到市场上价格比较好则不顾技术,不顾销量大规模养殖。出现产品质量下降,产品数量供大于求,使高档鱼变的平庸化。这些年就出现了暗纹东方鲀市场价格由80-90元每斤降到了十几元每斤。同样餐饮企业亦是如此,早些年由于原料鱼不好买加之技术难关和政府控制,虽然觉得利润可观也不敢触及。现在原料鱼随处可见,同时价格低廉再加之政府时管时不管,都放手去做,也不管技术问题了,别人能做我就能做。使得很好的个鱼由原来的几百元一尾买到现在的几十元一尾,口味做的也原来差距越大,这个名贵的鱼种逐渐的走向消亡。
二消费与养殖脱节
作餐饮的只是懂得怎么做,对河豚鱼知识尤其是品种方面知之甚少,很多餐饮企业根本不知到做的河豚具体叫什么名字。而养殖的只知道怎么养不知到怎么吃,销售推广有困难,甚至有养殖户养了好多年没吃过。做全产业联的太少了。
三养殖与运输脱节
河豚鱼运输尤其是红鳍东方鲀的不论是冰鲜鱼还是活鱼运输都存在着技术难度,只有大规模企业掌握运输技术,也只能靠自己向外输送产品,无法通过第三方实现产品的运输。对于小养殖户则成了难题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日本活鱼运输无论从设备和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已经形成了一个附属产业形态。
四 技术推广的脱节
试想一下在中国已经有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有两千多年食用习惯,年产量过万吨的,人谈之则色变,食之又如此盛行的名贵鱼类可有一部甚至一本像样的能贯穿始终的书籍供相关人士阅读。
也许有人会说有鱼类学方面的关于河豚的分类鉴别啊。我说这样的书是供学者搞科研的,太过专业而且也不系统只在分类上,厨师能看懂吗?饭店的老板能看懂吗?
也有人说有养殖方面的教材啊。我又要说这样的书是给养鱼的人研究的,太过技术,饭店的鱼缸能用这样的技术养殖吗?
也有人说有厨师的教材编出来了,说实话这书又太过山寨了。
我们现在急需的是能贯穿始终,内容全面的通俗的便于普及的教材。
在日本各个县市都有相关的河豚鱼联盟,承担着关于河豚鱼各个环节的沟通和监管工作,职能甚至大于政府,也是基于这个体系,使得河豚鱼在日本开放百余年来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始终在日本被认为是高档鱼类。
也是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两大河豚企业天正集团和中洋集团的倡导下,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于2008年3月28日在北京成立。但在会成立4年来只有这两家企业自己出资金在努力的争取着政策,做着各种扩大和规范行业的工作。参与的人员很少。行业的规范和扩大需要这一产业链各行各业的联合,联合的渠道就是协会,我们要重视协会的作用扩大协会的职能,积极参与到协会中来,建立全产业的沟通渠道。只为把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产业保留下来,发扬光大。
文/王常玉
(转自天正河豚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