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木鱼 于 2020-8-4 12:02 编辑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斑点叉尾鮰产业不断发展,斑点叉尾鮰属底栖杂食性鱼类,肉质肥厚、肉味鲜美、适应性广,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斑点叉尾鮰的各种疾病随之发生,给养殖生产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斑点叉尾鮰的特性 1、无鳞鱼; 2、底栖杂食性; 3、肠道短,在体长的两倍,有原始形态胃,肠道前后大小不一; 4、趋弱光性,6度以上均摄食; 5、对氨氮、亚硝酸盐比常规鱼敏感。
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 1、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原:鮰疱疹病毒。 症状:此病的主要症状是鳍条基部和皮肤充血,眼睛外突,鳃丝发白,肾脏红肿,肝脏发白,脾脏肿大,腹部膨大、积水。鱼尾向下、向上,悬浮于水中,出现间歇性的旋转,沉入水底衰竭而亡。该病通常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危害鱼苗或鱼种,受感染的鱼多为体长小于 10cm或体重在10g 以下的鱼苗或鱼种。鱼苗自然感染时可在3~7d 内全部死亡;3~4个月的鱼种也曾有流行,但大个体鱼感染的死亡率低。
2、肠道败血症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螺旋状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死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眼部、背部、体测、腹部、颌部和鳃盖上均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在深色皮肤区则出现淡白色斑点,有的病鱼头部皮肤和躯体皮肤发生腐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鳃丝苍白而有出血点,肌肉有点状出血或斑状出血。脾、肾肿大和出血,胃膨大,肠道扩张,充血、发炎,肠腔内充满气体和淡黄色的水样液体,黏膜水肿、充血。水温 22~28℃为流行季节,水温 25~28℃时为发病高峰期。
3、肝胆综合症 目前,湖南、湖北斑点叉尾鮰肝胆综合症发病率较高。其症状是:肝脏变成黄色或黄绿色。胆囊变成黑紫色并且肿大,没有胆汁分泌,胃和肠道内无食物,脾脏发黑、变硬,肾脏发黑。腹腔内有大块脂肪。鳃丝失血变成粉红色,腹部发黄,背部发黑。症状呈现渐发态势。发病鱼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主要病因: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2、乱用药物。 3、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
斑点叉尾鮰病综合防控建议 1、外环境上更注重的是底部和溶氧管理,最大程度上为鮰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减少环境给鮰鱼带来伤害; 2、做好底部改良工作,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产生,不给出血病提供一个容易发生的水体环境; 3、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尽量避免投喂量出现忽高忽低的频繁出现; 4、内因素上更注重的是肠道健康和肝脏健康,减少鮰鱼受病原体的伤害,保持一个健康的体质,抵抗外来的刺激和侵害,超常的生长。可在饲料中加入赛有渔金肝利胆+止血肠鳃康,金肝利胆可以有效增强肝脏功能,提高免疫力;止血肠鳃康抗菌抗病毒,保护肠道。是提高鮰鱼综合抗病能力的重要措施。 5、做好了这些管理,鮰鱼就会少发病或不发病,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产提效; 了解更多有关养殖技术,关注www.saiyouyu.com,或在线咨询:15617893695(微信同步),技术老师在线为你解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