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12-11 17:40 编辑
今年在四川自贡及周边地区,发生鲤鱼暴发死亡,不少渔民称其为“鲤鱼瘟”,经过对多口池塘走访,确诊为鲤鱼急性鳃坏死。由于不少技术员和渔民从未见过该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用错药,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将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病原:
有地方报道为锦鲤疱疹病毒,也有专家报道是由细菌感染,由于基层条件有限,病原不能确定。
二、流行病学:
该病发病水温24--28℃,当水温超过30℃不在发病。
三、病症:
刚开始发病时,可能早上会出现1--2条鱼鲤鱼死亡,看外表,没有什么症状。有些渔民误认为是寄生虫引起,便使用杀虫药,杀虫后就会死很多。不过不杀虫的话,一般2-3天才开始出现游边了。该病具有专一性,只危害鲤鱼和锦鲤,同塘的其他品种均不发病,主要危害1斤左右的鲤鱼和鱼种,尤其对鱼种的危害最大,发病三天死亡量达到80%以上,病鱼眼球凹陷,头部萎缩,头和背部发黑,尤其头部最明显,体表无其它病症,发病初期,鳃部粘液增多,和正常鳃没多大区别,随着病情发展鳃片局部坏死呈白色,多在鳃丝根部和最里层的鳃片上,鱼种池塘,发病快,到第二天才能见到部分鱼有鳃坏死现象,解剖鱼,肝发白,肿胀,发病时间集中在6—7月,传染性强,发病池塘的水所经过的池塘鲤鱼均发病。
四、发病原因:今年6-7月,四川雨水较多,加上高密度饲养,且投喂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生长过快,免疫低下,体质差,水质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尤其是亚硝酸盐长期超标的池塘更容易发病,另正是鱼生长旺季,不少渔民一次购入的饲料多,加之雨水多,饲料投喂量减少,饲料容易出现过期,或霉变,投喂这样的饲料,导致鱼体质下降,不少发病池塘防洪排水,加重了该病的传染。 五、预防:定期对水体解毒和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水保持良好状态,合理投放,和使用饲料,不能盲目追求生长速度,定期保肝排毒,提高鱼的免疫力。 六、治疗办法:鱼种池塘发病,没有药能控制死亡,治疗对成鱼有效,先停料,不要盲目使用杀虫和消毒药,此时鱼体质差,很多药物都能加重死亡,应选用刺激小的药物,对水质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超标及使用过多的药物,和死亡量大的池塘,先用具有解毒和抗应急的药物,如解毒应急灵或有机酸解毒 ,第二天开始外用中药水剂(如五黄解毒液、本草精华液、双黄精华液)每亩一米水深用300—500毫升加复合碘或聚维酮碘125—150毫升,经实践证明其他消毒剂对该病效果甚微,只有碘制剂加中药有效果,一般外用2次就能控制死亡,但不能痊愈,待病情稳定后再开始投料,投喂量为正常的一半,饲料中加入抗生素、保肝药和多维,连用5—7天,巩固疗效。
|